[发明专利]浮水生物脱水设备及脱水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7052.6 | 申请日: | 200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9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学君;王伟;孙集量;朱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学君;王伟;孙集量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民军 |
地址: | 102600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水 生物 脱水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浮水生物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浮水生物脱水设备和脱水方法。
背景技术
按我国的状况,目前还不能对全部污水进行处理,很多地区只是简单地处理一下或直接排入江湖中,使水体营养丰富,导致水中的浮水生物的疯长。蓝藻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藻类原核生物,常于夏季大量繁殖,腐败死亡后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它加剧了水质恶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较大危害,严重时会造成鱼类的死亡。
除了蓝藻,另一种难于处理的要数凤眼莲,俗称水葫芦,原产于南美,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中国内地各省。由于繁殖迅速,且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凤眼莲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凤眼莲挡住其生活的水面的阳光,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而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死亡,同时阻塞航路。不仅如此,凤眼莲还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凤眼莲死后腐烂体沉入水底形成重金属高含量层,直接杀伤底栖生物。所以必须将浮水生物从水中清除,并尽量使其脱水。
对于浮水生物的处理,大幅度减少水分是关键,这样为后续的处理、利用和运输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资源化,以降低浮水生物的处理成本。
因此人们期待一种既环保又高效同时又能资源化的对浮水生物的处理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想解决以上的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浮水生物脱水设备,它采用柔性袋进行机械脱水,耗能小,结构简单,同时处理效率高,为后续的资源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浮水生物脱水设备,包括:
(a)用于输送待处理的浮水生物的输送机构;
(b)与所述输送机构相接的分配机构;
(c)至少一个接纳来自所述分配机构的浮水生物容器,所述至少一个容器可封闭且体积可变;
(d)挤压机构,用于挤压容器中的浮水生物;
(e)施压机构,用于对所述挤压机构施压;
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多个互相间隔开的可动挤压板,所述每个容器为柔性的并由可透水的过滤材料组成,放在间隔开的挤压板之间,每个容器的开口处设有封口机构,所述封口机构具有弹性。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多个互相间隔开的可动挤压板及柔性容器,过滤材料与容器合为一体,结构较为简单,同时容易强力挤压且处理量大。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所述施压机构对所述挤压机构优选为施加不小于15Kg/cm2的压力。
按本发明的进一步结构,在与施压机构相对的挤压机构的一侧设有机械式蓄能器,所述施压机构在对所述挤压机构施加到额定的行程和压力后由一锁定装置锁定,之后液压泵不必为维持高压而继续工作,由位于所述挤压机构的另一侧的蓄能器加力做功,完成挤压过程,从而起到节能的效果。
本发明的容器可以是滤袋或由位于两挤压板中的滤布的中间凹陷部及与该凹陷部邻接的周围部分组成。
按照本发明,还提供新颖的快速开合的密封机构,便于机械化作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想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脱水设备进行浮水生物脱水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耗能小,脱水效率高同时具有物理灭菌之效果。
为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浮水生物进行脱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处理的浮水生物送到分配机构中;
(b)从分配机构将浮水生物配发到挤压机构的柔性容器内,其中,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多个互相间隔开的可动挤压板,每个柔性容器放在间隔开的挤压板之间,且每个柔性容器的开口处设有封口机构;
(c)通过施压机构对挤压机构加压;
(d)由挤压机构的可动挤压板挤压柔性容器的封口机构,从而将开口端封住;
(e)逐渐加大施压机构的行程和压力,使所述施压机构施加不小于15Kg/cm2的压力来挤压所述柔性容器内的浮水生物。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件。
其中:
图1表示本发明浮水生物脱水设备的总体的示意图;
图2为透视图,示出了脱水设备的挤压机构的一部分和封口机构;
图3示出了与挤压机构配合的蓄能器的一种实施形式;
图4示出了与挤压机构配合的蓄能器的另一种实施形式;
图5为本发明封口机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6为封口机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学君;王伟;孙集量,未经杨学君;王伟;孙集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70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旋挖钻孔机的油管绞盘机构
- 下一篇:多功能机械通风隔声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