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7495.5 | 申请日: | 200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4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添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添水 |
主分类号: | F21V3/04 | 分类号: | F21V3/04;G09F13/04;B60Q1/56;F21W10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台湾省台南市南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透光金属镀层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每一辆汽车上都会有厂商的标志,如本田车的H、奔驰车的。这些汽车标志在白天都会反射出醒目的金属光泽,倍受人们关注,起到标识车的品牌和广告宣传作用。但是,这些标志不能够发光,在晚上得不到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能够穿透金属镀层发出微弱光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透光金属层及光源层,所述可透光金属层与光源层相邻。
优选地,所述可透光金属层为银、铝或镍。
优选地,所述银金属以纳米喷镀的工艺镀在光源层,所述铝和镍金属以溅镀的工艺镀在光源层。
优选地,所述可透光银金属层厚度为0.05mm。
优选地,所述可透光铝或镍金属层厚度为0.06mm。
优选地,还包括透光层,透光层设置于可透光金属层与光源层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透光层,光源层设置于透光层中。
优选地,所述光源层的发光体为EL、LED、或灯管。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透过纳米喷度或溅镀的工艺将金属镀到可透光材料上,该金属镀层结构可透光,因此在镀有金属镀层的可透光材料一侧放置光源,当环境光线强度远高于光源光线强度时,金属镀层反射环境光线,显示出金属光泽,而当环境光线强度远低于光源光线强度时,光源光线穿透金属镀层,该光线作为主体光线进入人眼内,人们视觉观察到的是晶莹剔透的发光体。由以上特点可知,在可透光的汽车标识上镀上可透光金属镀层,在汽车标志的另一侧设置光源,在夜间人们观察到的汽车标识为一个晶莹剔透的发光体,这种效果一方面起到标识汽车品牌的作用,另一方面美化装饰了汽车,美化了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汽车标志示意图;
图5为光源层与图4中A-A截面图的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所示,其包括可透光金属层1及光源层2,可透光金属层1镀在光源层2上。
参见图2所示,其包括可透光金属层1、光源层2、透光层3,透光层3设置于金属层1与光源层2之间。
再参见图3所示,其同样包括可透光金属层1、光源层2、透光层3,不同之处在于,光源层2设置于透光层3中,而可透光金属层1镀在透光层3上。
图4为一汽车标志图,其主体由透光层3组成,在该透光层一侧的外表面上镀有可透光金属层1,再参见图5所示,该汽车标志采用图2所示结构,在透光层3没有镀金属层的侧面放置光源层2。在光源层2光线的照射下,光线穿透可透光材料3和金属镀层1,在夜间从金属镀层那个面看上去,汽车标志呈现为晶莹剔透的发光体。而在白天,由于外界的光线较强,光源层发出的光线在外界强光的对比下,产生的光照效果显得微弱,汽车标志显示出本身的金属光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镀层为银,以纳米喷度的方式从银离子溶液中提取单质银镀到可透光材料上,金属镀层的较优厚度为0.05mm。其中,纳米喷度在台湾和日本又称为银镜涂装,它是取代传统电镀的一种喷镀高科技技术,是完全替代电镀的技术革新,不含重金属,没有三废排放,此技术的诞生避免了传统电镀工艺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是续电镀,真空镀,水电镀之后的一向技术创新!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镀层为铝或镍,以溅镀的方式镀到可透光材料上,金属镀层的较优厚度为0.06mm。
以上所述的银、铝、镍金属是从银离子、铝离子、镍离子中提取的单质金属银,以纳米喷度或溅镀的方式镀在光源层或透光层上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光源层的发光体为EL、LED或灯管。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并不限制于本发明在汽车标志上的使用,一些在白天要求显示原色,晚上能够发出剔透光泽的如门牌、广告牌都可应用该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添水,未经陈添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74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