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度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47567.6 | 申请日: | 200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8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仁木雅;植木敬次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半导体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K7/01 | 分类号: | G01K7/01;G01K7/16;G01K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陈立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得到与温度变化相应的电流输出的温度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在FM调制器、FM解调器等中,存在利用了多谐振荡器的FM调制器、FM解调器等,要求适当地维持其振荡频率。作为这种多谐振荡器,已知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的发射极结合型多谐振荡器,该发射极结合型多谐振荡器在两个开关晶体管的发射极之间连接充放电用的电容器,并且将两个开关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电流源。
用F0=I/4CV表示这种多谐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在此,F0是自激振荡频率,I是电容器的驱动电流,C是电容器的容量,V是电容器的两端电压。
因此,为了得到振荡频率相对于温度变化不发生变化的平坦的特性,需要使V和I的温度特性平坦。
作为得到温度特性平坦的电压的恒定电压产生电路,已知带隙电路。另一方面,为了得到温度特性平坦的电流,通过晶体管和电阻产生一种电压,该电压具有抵消电阻的温度特性那样的温度特性,将该电压施加到电阻的两端。
但是,晶体管的温度特性是线性的,与此相对,电阻的温度特性是非线性的。因此,难以生成温度特性平坦的电流,如图1所示,通常的多谐振荡器的F0的温度特性在某个温度下频率最高,在两侧频率变低,相对于温度呈弓形的特性。
为了使这种振荡频率的温度特性平坦,可考虑利用温度检 测电路来检测温度,并校正上述式的V或I。
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V具有温度特性来改善振荡频率的温度特性。另外,专利文献3示出使用了二极管和电阻的温度检测电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9-303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8-2183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718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电路中,根据由温度检测电路检测出的温度来变更多谐振荡器的V的绝对值。因此,存在容易受制造上的偏差的影响的问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准备两组二极管连接晶体管和电阻的串联连接,使其顺序相反,对它们流通来自电源的电流,由此,从各组二极管连接晶体管和电阻的连接点取出与温度相关的电压V1和V2,通过差动放大器对取出的电压V1和V2的差进行放大,作为与电压V1和V2的差相应的电流而得到一个方向的电流输出。
另外,优选为作为对电压V1和V2的差进行放大的差动放大器,设置得到与V1和V2的差相应的一个方向的电流输出的差动放大器、和得到与V2和V1的差相应的一个方向的电流的差动放大器这两个差动放大器,将两个差动放大器的电流输出相加,由此得到在从规定温度增加的情况下和从规定温度减少的情况下流向一个方向的电流。
另外,优选为对多谐振荡器提供输出电流作为用于校正其振荡频率的温度补偿用电流。
发明的效果
这样,在本发明中,将温度检测的结果的电压V 1、V2的差通过差动放大器放大并用电流输出。由此通过差动放大器消除电压的绝对值的变化,不容易受到制造上的偏差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振荡频率的温度特性的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由温度造成的V1、V2及输出电流的变化及电阻R3的调整的影响的图。
图5是表示用于反转输出电流的方向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多谐振荡器的电流调整的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多谐振荡器;R1~R9:电阻;Q1~Q17、Q20:晶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电路图。由带隙电路等构成的、产生排除了温度特性的基准电压Vref的基准电源Vref被连接到二极管连接(即,集电极与基极相连)的NPN晶体管Q1的集电极。在该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上连接有电阻R1的一端。另外,基准电源Vref还连接到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到二极管连接的NPN晶体管Q2的集电极。此外,例如设电阻R1和电阻R2的电阻值相同。另外,基准电压Vref并不限于排除了温度特性的电压。
电阻R1的另一端和晶体管Q2的发射极共用连接到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被连接到二极管连接的NPN晶体管Q3的集电极,晶体管Q3的发射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半导体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半导体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75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