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该电池系统的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49036.0 | 申请日: | 200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7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龚能辉;陈俊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G06F13/38;G06F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以及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以及该电池系统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锂离子电池系统除了可以用交流(AC)电压 源来充电外,还可以使用计算机上的USB插槽来充电。目前,大部分的可 携式电子装置都只有一个电源输入端,而该电源输入端可以连接AC电压 源及USB电压源,因此电池系统必需检测输入电源的类型,如果输入的电 源为AC电压源,则只能对电池充电,如果输入的电源为USB电压源,则 除了能对电池充电外还能传送数据。
在美国专利号第6,957,292号中提出一种检测方法,其利用USB传送 接收器来检测,然而,在此方法中,该USB传送接收器将一直处于检测状 态,因而造成功率损失。
因此已知的电池系统及电源类型判断方法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 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系统的充电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池系统的充电器,所述电池系统包含一用以连接外部电压源的 输入端,一经由所述输入端中的第一接脚及第二接脚与外部电路交换数据 的USB传送接收器,和一内部电压源,所述充电器包括一检测器和一控制 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器,用以检测所述第一及第二接脚中至少一个的准位,以判 断所述外部电压源是否为USB电压源;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检测器判断所述外部电压源为USB电压源时,启 动所述内部电压源,以提供电源给所述USB传送接收器。
本发明的充电器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充电器,其中所述第一接脚为D+接脚,所述第二接脚为D-接 脚。
一种电池系统的充电器,所述电池系统包含一用以连接外部电压源的 输入端,以及一经由所述输入端中的第一接脚及第二接脚与外部电路交换 数据的USB传送接收器,所述充电器包括一检测器和一控制器,其特征在 于:
所述检测器,检测所述输入端上的准位,以判断所述外部电压源是否 为USB电压源;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检测器判断所述外部电压源为USB电压源时,致 能所述USB传送接收器。
前述的充电器,其中所述第一接脚为D+接脚,所述第二接脚为D-接 脚。
一种电池系统,包括一输入端,一USB传送接收器和一充电器,其特 征在于:
所述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电压源,且包含一第一接脚及一第二接脚; 所述USB传送接收器,经由所述第一及第二接脚与外部电路交换数据;
所述充电器,检测所述第一及第二接脚中至少一个的准位,以判断所 述电压源是否为USB电压源。
前述的电池系统,其中更包括一内部电压源用以提供电源给所述USB 传送接收器。
前述的电池系统,其中所述充电器包括:
一检测器,用以检测所述第一及第二接脚中至少一个的准位以判断所 述第一电压源是否为USB电压源;
一控制器,在所述检测器判断所述外部电压源为USB电压源时,启动 所述内部电压源以提供电源给所述USB传送接收器。
前述的电池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接脚为D+接脚,所述第二接脚为D- 接脚。
一种电池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电池系统包含一输入端用以连接外部 电压源,一USB传送接收器经由所述输入端中的第一接脚及第二接脚与外 部电路交换数据,以及一充电器控制电池的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 法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骤:在所述外部电压源连接至所述电池系统后,藉由所述充电 器检测所述第一及第二接脚中至少一个的准位,以判断所述外部电压源是 否为USB电压源;
第二步骤:若所述外部电压源为USB电压源时,致能所述USB传送 接收器。
前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致能所述USB传送接收器的步骤包括提供 电源给所述USB传送接收器。
前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接脚为D+接脚,所述第二接脚为D- 接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该电池系 统的充电器具有以下优点:
1.除了能对电池充电外还能传送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90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