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能发电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9368.9 | 申请日: | 2008-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4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林嘉彦;陈英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嘉彦;陈英仁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能 发电 设备 | ||
技术领域
一种热能发电设备,尤指利用空气对流产生动能进而发电的发电设备。
背景技术
1973年发生了石油危机,让世界各国察觉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且因资源不断的耗尽,生态严重的破坏,所以目前世界各地都在实行节能减碳,然而,目前在能源的取代方案中,大多以太阳能板主要发展目标,期望由增加太阳能源的利用来减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并达到节能减碳的目的,然而,太阳能板的发电装置极为昂贵,且容易损坏,因此,其所产生的电能实无法与其成本相比,因此,要如何发展出一种有效的发电装置,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改善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利用温差造成空气对流,使空气于流动时带动涡轮转动,并利用涡轮驱动发电机运转,使发电机发电,而于本发明运转过程中不需消耗任何物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设置及维修成本低,又可长时间运转,即使无太阳的状态下也可使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设置有座体,而座体内具有容置空间,并于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可对容置空间内的空气加热的加热器,且容置空间下方设置有连通座体外的入气孔,而座体上方设置有可供空气流出容置空间并同时使其转动的涡轮,而涡轮连接有可随涡轮转动的轴杆,且轴杆为延伸至容置空间内并连接有发电机,俾使加热器于对容置空间内的空气加热时,由于热对流原理,被加热器加热的空气会向上升,而温度较低的空气会由入气口进入容置空间内,使上升的热气由涡轮流出时,推动涡轮转动,进而带动轴杆转动,使发电机开始运转发电。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是为本发明加热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4是为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5是为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体;11-容置空间;12-吸热层;13-隔热保温层;14-加热器;141-导热管;142-鳍片;15-入气孔;16-支架;2-传动装置;21-涡轮;22-轴杆;23-风扇;231-扇叶;3-发电机;4-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的发电设备是设置有座体1、传动装置2及发电机3,其中:
该座体1内为具有容置空间11,而座体1外侧设置有吸热层12,且座体1内侧设置有隔热保温层13,并于容置空间11内设置有加热器14,而容置空间11下方设置有连通座体1外的入气孔15,且容置空间11内设置有可支撑轴杆22的支架16,而该加热器14是设置有复数导热管141,且各导热管141的末端为连接于吸热层12,并于导热管141上穿设复数鳍片142。
该传动装置2是于座体1上方设置有涡轮21,而涡轮21连接有轴杆22,且轴杆22为延伸至座体1的容置空间11内。
该发电机3为连接于轴杆22,且轴杆22转动为可带动发电机3运作发电。
藉上,当本发明于运作时,该座体1的吸热层12为会持续吸收座体1外的热能,并由加热器14的导热管141将其热能导入容置空间11内,而当热能由导热管141扩散至鳍片142时,该导热管141以及鳍片142会对容置空间11内的空气加热,此时由于热对流原理,被加热器14加热的空气会向上升,而温度较低的空气会由入气口15进入容置空间11内,而上升的热气由涡轮21流出时,为会推动涡轮21转动,进而带动轴杆22转动,使发电机3开始运转发电,如此,即可利用座体外的热能进行发电。
再者,该吸热层12所吸收的热量可来自太阳光或座体1周围的具有一定温度的环境,且该热能导入容置空间11后,会因隔热保温层13的隔绝,而无法扩散至座体1外,使容置空间11内的温度可高于座体1外的周围温度,而让容置空间11内的温度高于座体1外,使座体1内外的空气可持续对流,并让发电机持续的转动发电。
又,该发电机3与轴杆22连接处,为可进一步装设齿轮箱,可利用设置齿轮传动比使轴杆22转动一圈,发电机3可转动一圈以上,以加大涡轮21的运转效益,或是空气流动量不足以带动发电机3转动时,以齿轮比减少转动发电机所需的能量。
请参阅图4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轴杆22与发电机3之间为可连接一传动带4,让轴杆22可通过传动带4使发电机3运转,使发电机3可设置于座体1外,而该传动带4可为链条或皮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嘉彦;陈英仁,未经林嘉彦;陈英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93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芳烃异构化催化剂
- 下一篇:信息处理设备、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