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49965.1 | 申请日: | 200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4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马场正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F21V29/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志湧;安 翔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光和 液晶 显示装置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07年10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2007-270624和2008年9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246064的优先 权,其内容通过引用全部整合在这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 及小型的具有良好散热特性的液晶显示背光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冷阴极管被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光源。然而在该情 况中,需要具有专门的发光电路并处理高电压。因此,近年来,LED (发光二极管)特别用于诸如便携式电话和PDA的小型装置。LED提供 通过主要向蓝色LED施加YAG磷光体而获得的伪白光,其在颜色再现 性(尤其是红色)方面具有难度。因为其仅有少量的光,比冷阴极管 昂贵,且如上所述在颜色再现性方面具有难度,所以通常不使用LED 作为显示器和用于TV。
然而,近年来LED的效率已经显著提高。同时,已经发展了能产 生大电流的LED。关于环境问题和获得扩展的颜色再现,已经有尝试使 用LED产生相对大的背光的积极的行动。
作为使用上述液晶显示背光的发光单元,紧凑型发光系统和显示 装置是公知(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4-527069(专利文献1))为 上述的使用液晶显示背光的发光单元。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使用在光 混合面板部件151和152之间提供的多个LED的发光系统,所述光混合面 板部件151和152通过空间区域放置在同一平面上,例如在图12中所示 的结构中。
即,图12中所示的发光系统包括发光面板101和一对混合面板151, 152,LED106被安排为两行作为光源。LED106用第一和第二光源区161 和162配置。从第一和第二光源区161和162发射的光通过各光准直器 161A,162A从光混合面板部件151、152中的第一和第二光输入边缘区 域171、172中的每个入射到面板部件151、152中的每个上。
入射到光混合面板151、152上的光在光混合面板151、152内重复 全反射,并从相对侧的端面上的光输出边缘区域181、182出射到光传 输室191、192,以从各光输出边缘区域181、182发送到发光面板101。
注意,图12中的参考标号是通过将专利文献1的图3B中使用的参考 标号增加“100”而获得的标号,而其结构完全相同。然而,用于光准 直器的参考标号(161A、162A)是通过简单地将专利文献1的原始参考 标号(161、162)附加A、B而获得的参考标号。
SID2003DIGEST pp.1259-1261(非专利文献1)的图1和图2公开 了一种用于构造面光源的技术:以阵列安排具有圆顶型透镜的LED;来 自LED的输出光通过反射器(光反射导向器)导向至第一导光板;且该 光通过另一反射器被发送到第二导光板(发光板)。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发光系统中,两行光源区161、162被彼 此相邻地提供,而用于反射来自光源区161、162的光的光准直器161A、 162A彼此接触。
提供该两行光源区161和162用于通过安装双LED获得增强的亮 度。然而,光源区161和162彼此非常接近,从而因为从彼此产生的热 量等,耐久性大大降低。此外,其亮度不能简单地变为两倍。为了减 轻并消除热量的影响,需要散热装置。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并没有具体的关于这样的散热装置的公开。 为了将散热结构安装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发光系统,必须在两行光源 区161和162的外侧上提供所需的散热装置。如果这样,则整个装置变 得具有增加的厚度、尺寸和重量,这使得很难让装置变薄变轻。在上 述非专利文献1中也存在这样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用简单的结构克服上述现 有技术的缺点,改善散热效果并减小其厚度和重量的液晶显示背光和 液晶显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未经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99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