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反射型液晶光阀的光固化快速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50338.X | 申请日: | 2008-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2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胥光申;邱荣华;金京;罗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35/08 | 分类号: | B29C35/08;B29L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反射 液晶 光固化 快速 成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反射型液晶光阀的光固化快速成型装置,包括计算机(2),其特征在于,计算机(2)分别与图形发生器(1)和蠕动泵(3)相连,蠕动泵(3)与树脂槽(4)相通,树脂槽(4)内设置有升降工作台(5),升降工作台(5)可沿树脂槽(4)的内壁移动,图形发生器(1)位于升降工作台(5)的上方,所述的图形发生器(1)包括沿同一轴线依次设置的光源(1-1)、光阑(1-3)、准直透镜(1-4)、滤光镜(1-5)、偏振转换系统PCS(1-6)、匀光器(1-7)和偏振分束器PBS(1-9),光源(1-1)的外围设置有反射罩(1-2),反射罩(1-2)的开口朝向光阑(1-3),光阑(1-3)位于反射罩(1-2)反射光源光束形成的像点处,偏振分束器PBS(1-9)的上方设置有反射型液晶光阀LCoS(1-8),偏振分束器PBS(1-9)的下方设置有汇聚透镜(1-10)。
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进行快速光固化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一种光固化快速成型装置,该装置的结构为:包括计算机(2),计算机(2)分别与图形发生器(1)和蠕动泵(3)相连,蠕动泵(3)与树脂槽(4)相通,树脂槽(4)内设置有升降工作台(5),升降工作台(5)可沿树脂槽(4)的内壁移动,图形发生器(1)位于升降工作台(5)的上方,所述的图形发生器(1)包括沿同一轴线依次设置的光源(1-1)、光阑(1-3)、准直透镜(1-4)、滤光镜(1-5)、偏振转换系统PCS(1-6)、匀光器(1-7)和偏振分束器PBS(1-9),光源(1-1)的外围设置有反射罩(1-2),反射罩(1-2)的开口朝向光阑(1-3),光阑(1-3)位于反射罩(1-2)反射光源光束形成的像点处,偏振分束器PBS(1-9)的上方设置有反射型液晶光阀LCoS(1-8),偏振分束器PBS(1-9)的下方设置有汇聚透镜(1-10),该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采用计算机(2)将所需成型零件(6)的3D模型分层处理,得到零件(6)模型各分层截面数据,并将该数据发送给与计算机(2)相连的图形发生器(1);
步骤2:采用计算机(2)控制设置于树脂槽(4)内的升降工作台(5)下降,同时,利用计算机(2)控制蠕动泵(3),由蠕动泵(3)将液态光敏树脂输送至通过管道与其相通的升降工作台(5)的上表面,在升降工作台(5)的表面形成一层一定厚度的液态光敏树脂层(7);
步骤3:图形发生器(1)依据计算机(2)提供的零件(6)模型的截面数据,生成零件(6)各分层截面的光学数字视图,并将该光学数字视图投射到位于图形发生器(1)下方的升降工作台(5)上表面的铺设的液态光敏树脂层(7),对液态光敏树脂(7)进行曝光固化,形成零件(6)当前截面的光固化树脂层;
步骤4:设置于树脂槽(4)内的升降工作台(5)下降一层液态光敏树脂层(7)的厚度的距离;
步骤5:蠕动泵(3)给位于升降工作台(5)上正在制作的零件(6)已固化的树脂层表面敷设一层新的液态光敏树脂层(7),并保证该液态光敏树脂层(7)的厚度均匀,表面平整;
步骤6:重复步骤3至步骤5,直至计算机(2)对需成型零件的所有分层截面在光敏树脂上得以固化,即完成整个零件(6)的光固化快速成型。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发生器(1)的工作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采用一所述光源(1-1),该光源(1-1)发出光束,光束投射到光源(1-1)外围设置的反射罩(1-2)的内壁,经反射罩(1-2)内壁反射收集后,汇聚于反射罩(1-2)的成像点;
b.反射罩(1-2)的成像点处设置有光阑(1-3),光阑(1-3)将反射罩(1-2)汇聚的光束中的部分杂光滤除后,光束由光阑(1-3)射出,进入光阑(1-3)后端设置的准直透镜(1-4),准直透镜(1-4)将入射的光束转化为平行光,并从准直透镜(1-4)中射出,进入准直透镜(1-4)后设置的滤光镜(1-5),滤光镜(1-5)将射入光束中不需要的光谱线滤除后,由滤光镜(1-5)射出,射入滤光镜(1-5)后端设置的偏振转换系统PCS(1-6);
c.偏振转换系统PCS(1-6)将入射光束转化为具有同一偏振态的S偏振光,并由偏振转换系统PCS(1-6)射出,进入偏振转换系统PCS(1-6)后端设置的匀光器(1-7);
d.匀光器(1-7)将射入的光束均匀分布后,由匀光器(1-7)射出,进入匀光器(1-7)后端设置的偏振分束器PBS(1-9),射入偏振分束器PBS(1-9)的光束,经偏振分束器PBS(1-9)反射,投射到偏振分束器PBS(1-9)上方设置的反射型液晶光阀LCoS(1-8);
e.进入反射型液晶光阀LCoS(1-8)的光束,通过反射型液晶光阀LCoS(1-8)调制后,反射回偏振分束器PBS(1-9),经反射型液晶光阀LCoS(1-8)调制后的S偏振光,只有其中的P偏振光再次通过偏振分束器PBS(1-9)并由偏振分束器PBS(1-9)中射出,投射到偏振分束器PBS(1-9)下方设置的汇聚透镜(1-10)上,反射型液晶光阀LCoS(1-8)中的控制器根据与之相连的计算机(2)传送的零件(6)的模型分层截面图形数据,生成相应的指令并驱动反射型液晶光阀LCoS(1-8)的各个像素单元动作,生成零件(6)的分层截面图形,该图形随同P偏振光,穿过偏振分束器PBS(1-9)投射到汇聚透镜(1-10),再通过汇聚透镜(1-10),投射到设置于汇聚透镜(1-10)下方的视图成像平面(1-11)上,在视图成像平面(1-11)生成零件(6)当前分层截面的光学数字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033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