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镍氢单元电池和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50831.1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4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陆晓东;程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新竹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34 | 分类号: | H01M10/3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75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元 电池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功率蓄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镍氢单元电池和蓄电池。
背景技术
镍氢蓄电池是一种绿色环保电源,综合性能优异,安全性非常高。但是,目前蓄电池的容量小、输出电压低,不能普遍满足大功率用电设备的需要,制约了蓄电池的进一步应用。例如,电动汽车用蓄电池,需要大容量(120AH)、高电压(60V)大功率输出和超大电流快速充电(正常充电电流400A)等要求。
目前,蓄电池其内部都是由多片正负极片并联成一个1.2V单元电池,并联对每个极片的一致性要求很高,而每组极片做到完全一致很难。如果一致性不好就会导致电池的性能大大降低。因此,单元电池的容量很难做大,制约着蓄电池的容量发展,同时也制约着蓄电池充放电性能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镍氢单元电池,它能够满足大容量、大电流输出和快速充电的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镍氢蓄电池,具有上述镍氢单元电池,它的容量大、输出电压高、输出功率大、充电快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一种镍氢单元电池,包括外绝缘套、隔膜和一对正、负极片,所述正、负极片为表面涂敷有相应正、负极活性材料的基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的上端部或者下端部作为极耳,其余部分作为涂敷面,所述正、负极片之间设置隔膜,隔膜大小与所述涂敷面对应,两极耳对侧设置并伸出涂敷面,卷绕成长方体,外绝缘套卷绕在该长方体外周。
(2)一种镍氢蓄电池,包括壳体、上盖,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置有:多个串联的上述镍氢单元电池,压紧弹簧,左、右夹板,所述左、右夹板夹持多个镍氢单元电池,压紧弹簧设置在夹板外侧,所述左、右夹板和压紧弹簧通过拉杆紧固。
本发明的镍氢蓄电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壳体和上盖密封连接,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安全阀;
所述壳体和上盖密封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
本发明的单元电池仅用一对正、负极片卷绕而成,避免了多组极片的并联连接,单元电池的容量可以做大。而且,单元电池正、负极片设置有两个极耳,其导电截面大,能够满足大电流充放电的要求;两个极耳分别设置在极片两侧,方便连接。
本发明的镍氢蓄电池采用多个上述单元电池串接组成,它的容量大、输出电压高、输出功率大、充电快速;采用左、右夹板和压紧弹簧通过拉杆紧固多个单元电池,极片之间的松紧度在压紧弹簧的压力下可以自动调节,保持极片之间具有适当的松紧度,保证了电池的性能稳定;设置气压传感器检测蓄电池的内部变化,可以方便进行充电电流大小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分别是本发明镍氢单元电池的正、负极片示意图,图中:1-正极活性材料,2-正极极耳,3-负极活性材料,4-负极极耳。
图2是本发明单元电池示意图。图中:5-外绝缘套。
图3是本发明的单元电池组的压紧装置图,其中图3(a)为主视图,图3(b)俯视图,图3(c)为左视图,图中:6-单元电池组,7-拉杆,8-右夹板,9-蓄电池正极,10-螺母,11-压紧板簧,12-蓄电池负极,13-左夹板。
图4是图3中单元电池串联点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蓄电池示意图,其中图5(a)为主视图,图5(b)俯视图,图5(c)为左视图,图中:14-安全阀,15-气压传感器,16-上盖,17-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a)和图1(b),极片为单面或双面涂敷有相应活性材料的基带。图1(a)中,正极极片为单面或双面涂敷有正极活性材料的基带,基带的上端部作为正极极耳2,其余部分作为涂敷面1,正极极耳2的高度为10-20mm,长度与极片等长,可以满足大电流导通。同样,参照图1(b),制作负极极片。显然,正、负极极片的活性材料涂敷位置可以互换。
参照图2,正、负极片叠置,中间和底面设置有隔膜,隔膜与涂敷面大小对应,两个极耳2、4对侧设置并伸出涂敷面,然后卷绕成长方体,外绝缘套5卷绕在该长方体外周,形成本发明的镍氢单元电池。外绝缘套5可以是绝缘薄膜套,隔膜可以采用绝缘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新竹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新竹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08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捕收剂的添加工艺
- 下一篇:喷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