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痔疮的中药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51066.5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3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马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多伟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48;A61P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000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痔疮 中药 组合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痔疮的中药,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痔疮的中药组合物,属于药品制造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痔疮根据其所在部位不同分为三类: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痔疮的发生有各方面的原因,但人们对该病的发生的机理已经非常清楚,并能做到有的放矢的给予治疗。
痔疮是由于肛肠部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回流障碍引起静脉屈张。引起痔疮发生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由于肛门直肠处于人体的下垂部位,血液由下向上向心脏回流时,受地心吸引力的影响,容易造成肛门直肠区静脉丛淤血、扩张,如长期处于这种不变的直立位置,就会形成痔;肛门直肠的静脉血管在穿过直肠肌层,肛门括约肌时,由于肌肉收缩、粪便压迫及腹压增高时,均可阻碍血液回流,导致痔疮的形成;
职业方面原因:久坐则血脉不行,久行则气血纵横,经络交错。久坐久行,劳累过度,使肠胃受伤,以致浊气淤血,流注肛门而生痔疮。
生活习惯方面原因:生活无规律,起居无常,爱吃刺激性食物,如常吃芥末、辣椒、葱、蒜、酒等均可直接刺激肛门直肠粘膜,过度饮食后大便时就会感到灼痛。虽然不一定是引起痔疮的发生,但对痔疮的诱发或加重有一定的作用。
胃肠方面原因:脾胃失调、湿热下注,气涩壅结容易成痔疮。久泻久痢,长期慢性腹泻者,痔疮发生率非常高。因长期腹泻,直肠存在炎症,便次增多,致使肛门直肠频繁的受到刺激,使静脉丛发生静脉炎、静脉周围炎,导致血管管壁脆化,继发血管扩张、充血,引起痔疮或加重痔疮。腹泻使腹压增高、肛门直肠充血、静脉曲张、肛门括约肌松弛、大便次数多,时间一长,使直肠粘膜与肌层分离而形成痔疮;长期便秘者,痔疮发生率比较高,因粪便在直肠内潴留过久,压迫和刺激肠壁,影响静脉丛血液回流。大便干结,排便时间过长,使腹压增高、肛门直肠部充血、静脉曲张成痔疮。
治疗痔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手术疗法是目前治疗痔疮经常采用的手段,手术时需切除有炎症的肛窦,直肠下部多余的粘膜,肛门多余皮肤;切除肛门内外的全部曲张之静脉,并截断动脉;同时切除伴发的外痔、肛裂、肛瘘及肥大乳头,同时保持肛管和肛门功能。手术治疗虽然能快速消除病灶和症状,但病人痛苦,术后需要 很长的时间使用止痛药物,并需专人护理。手术治疗的费用比较高,由于直肠处于狭窄的骨盆腔内,视野小,易出血,手术比较困难,有可能在术间损坏肛门扩约肌,引起大便失禁等后遗症。愈后患者应避免久坐、调节肠胃防止便秘等,否则复发的可能性较大。
2、西药治疗能改善症状,但一般见效较慢,病灶很难消除。而且多数含有激素类止疼止痒西药成分,使用后易形成依赖性,停药后很快复发。由于西药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妇等特殊人群一般不建议使用。
3、药膏:一般为中药,患者可自己操作使用,但是此种药物多为酸性、有刺激性,成分多,制备工艺复杂,费用高,使用不当可引起组织坏死,造成继发性大出血,使痔疮反复发作,而且越来越重。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行治疗痔疮的药物存在的原料成分多,组方配制不尽合理,疗效不彻底,治疗后容易复发,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痔疮的中药组合物。
原料组分中:大黄、银花和桃仁起消炎祛火的作用,是组方中起主要作用。没药、生地、槐花和生姜具有排毒的作用。而且它们相互作用,取长补短,既起君、臣、佐、使的作用,组合后相得益彰,其作用相互加强,药物作用非常明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痔疮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配比制成的药剂:
生姜5-10份 桃仁6-12份 银花8-12份
生地7-11份 槐花5-10份 大黄7-8份
没药9-12份。
用上述原料组方制成的药剂的剂型是胶囊剂型。
上述原料生产治疗痔疮的胶囊剂型药物,其制作方法是将各单味中药粉碎后混合在一起,制成胶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多伟,未经马多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10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