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血通络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51917.6 | 申请日: | 200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5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曹开镛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开镛 |
主分类号: | A61K36/752 | 分类号: | A61K36/752;A61P3/06;A61P9/12;A61K35/56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040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血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制成的活血通络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临床主要以血压、血脂、血粘度一项或多项升高,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目眩、胸闷背痛等症状。虽然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的药物品种不少,但针对性不强,而且有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大,所以服用后对治疗属于阴虚瘀阻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这种疾病的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阴虚瘀阻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症效果明显,因而针对性强,且无毒副作用的活血通络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上述活血通络制剂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活血通络制剂主要由用量为重量比的下列药物原料制成:
决明子80—120 菊花70—100 石决明70—100
钩藤80—110 丹参70—120 鳖甲(制)60—130
牡蛎70—130 益母草50—80 山楂60—110
厚朴(制)50—100 茯苓60—90 莱菔子(炒)75—115
桂枝65—115 大黄10—20 枳壳(炒)30—60
黄芩30—60 牛膝30—60
所述的活血通络制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下列步骤顺序进行:
(a)将上述药物原料按照配比进行称量,然后将决明子、丹参、大黄各三分之一量粉碎成细粉并均匀混合成细粉混合物;
(b)将剩余的决明子、丹参、大黄与其它14种药物原料混合后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滤过,并浓缩至稠膏;
(c)在步骤(b)中制成的稠膏中加入步骤(a)中制成的细粉混合物,然后按照常规的制药工艺并加入相应的常用药用辅料而制成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液体制剂。
本发明提供的活血通络制剂是采用水煮提取的方法来提取原料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并保持其活性,这样不仅可使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度大大提高,而且有助于药物的吸收,从而能够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另外,本发明的药物为纯中药制剂,因而患者长期服用后不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安全性好。此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现代医学之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症,临床可见头晕,头痛,目眩,视力及记忆力减退,四肢乏力等症状。这和中医阴虚阳亢、湿痰瘀阻之眩晕证极为相似。故此方立法在于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兼以活血化瘀。方中钩藤甘微寒,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善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菊花甘苦寒,疏风清热,滋阴明目,既可疏散外感风热,又可滋肝阴以熄肝风;决明子甘苦凉,清肝明目;石决明咸微寒,平肝熄风,清肝明目,以上四药共为君药。丹参苦微寒,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益母草辛苦微寒,活血祛瘀,利尿消肿,二药合用,活血通络之力更强。鳖甲咸平,养阴清热,软坚散结;牡蛎咸微凉,益阴潜阳,镇惊安神,此二药可滋阴潜阳,镇惊安神。以上四药活血通络,滋阴潜阳,共为臣药。山楂酸甘微温,消食化积,活血松肌;莱菔子辛甘平,将气导滞;枳壳苦辛凉,破气化痰,消积散痞;厚朴苦辛温,化湿导滞,行气消壅;茯苓甘淡平,健脾祛湿,宁心安神;桂枝辛甘温,温经通络;大黄苦寒,攻积导滞,逐瘀通结;黄芩苦寒,清热燥湿,以上诸药可行气散结,祛湿化痰,共为佐药。牛膝苦酸平,活血化瘀,引血下行,而为使药。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活血通络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活血通络制剂主要由用量为重量比的下列药物原料制成:
决明子96 菊花74 石决明96
钩藤96 丹参96 鳖甲(制)96
牡蛎96 益母草74 山楂96
厚朴(制)74 茯苓72 莱菔子(炒)96
桂枝96 大黄14 枳壳(炒)48
黄芩48 牛膝48
制备方法:
(a)将上述药物原料按照配比进行称量,然后将决明子、丹参、大黄各三分之一量粉碎成细粉并均匀混合成细粉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开镛,未经曹开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19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浸料窄带铺放张力自适应调节方法
- 下一篇:即时控制树脂转注成型制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