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机用消音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51964.0 | 申请日: | 200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4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垣昔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01N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光仁 |
地址: | 3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消音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弹性流体的泵的消音结构,具体是一种设置在压缩机的吸入侧,并且可以降低噪音的压缩机用消音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压缩机的压缩结构部的吸入侧设置有吸入消音器。吸入式压缩机的作用是:冷媒吸入到压缩结构部的时候,可以降低产生的阀噪音或者流动噪音,或者压力脉动等噪音。另外,上述吸入消音器是由如下部分所构成:用于降低吸入冷媒时产生噪音的消音空间;设置在消音空间的另外一侧,并且与压缩结构部的吸入侧连接的流出口。根据需要,消音空间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并且,多个消音空间可以以并列或者直列的方式排列。
根据使用在压缩机上的形式,吸入消音器可以分为直接吸入式消音器和间接吸入式消音器。直接吸入式消音器是指,吸入消音器的流入口紧贴在连接于压缩机密闭容器的吸入管,从而使冷媒直接吸入到吸入消音器。间接式消音器是指,吸入管与吸入消音器的流入口相隔既定的距离,从而使冷媒经过压缩机密闭容器的内部空间后流入到吸入消音器。
但是,如上所述的已有技术的直接吸入方式的吸入消音器存在着如下的问题点。在压缩机运转的时候,压缩机密闭容器的内部压力会大于吸入消音器的内部压力,因此,过量的油会从压缩机密闭容器的内部空间通过吸入消音器的贯通孔流入到吸入消音器的消音空间,从而会减少冷媒的吸入量,进而导致压缩机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已有技术中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用消音器,在本发明中,通过减少压缩机密闭容器的内部空间和吸入消音器的消音空间之间的压力差,将可防止油从压缩机密闭容器的内部空间过量流入到吸入消音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压缩机用消音器包括如下部分:设置有消音空间,并形成有消音空间的出入口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的外壳,用于连接外壳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的连通管体,设置于外壳的流入口,并且与贯通压缩机密闭容器的吸入管相连接的吸入引导管;而在外壳的底面形成有多个贯通孔,上述多个贯通孔用于连通消音空间和压缩机密闭容器的内部空间。
本发明的压缩机用消音器具有如下效果。吸入管直接连接于吸入消音器,并且在吸入消音器的底面形成有多个贯通孔,因此,即使吸入管接近于吸入消音器的吸入引导管或者直接连接于吸入消音器的吸入引导管的时候,也可以维持压缩机密闭容器的内部压力和吸入消音器的内部压力之间的压力平衡,从而可以使压缩机密闭容器的油不会过量流入到吸入消音器,并且,可以保证供给适当量的油,从而可以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往复运动式压缩机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消音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图3中的‘I-I’截面图;
图5、图6是图2中消音器贯通孔另一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
100:吸入消音器 110:第一外壳
111:流入口 112、113:第一、第二贯通孔
115、116、117:油引导凸起部 118:油隔离凸起部
120:第二外壳 121:流出口
130:吸入引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安装有本发明的压缩机用吸入消音器的往复运动式压缩机是由如下部分所构成:压缩机密闭容器1,设置在压缩机密闭容器1内部的驱动电机2,压缩机本体3。上述压缩机本体3可以在驱动电机2的动力作用下对冷媒进行压缩,并且,由如下部分所构成:气缸体11;连接杆12;活塞13;阀门组装体14;排出盖15;吸入消音器100。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吸入消音器100是由如下部分所构成:其内部形成消音空间V的第一外壳110和第二外壳120;设置于消音空间V,用于连接下面将要说明的第一外壳110的流入口111和第二外壳120的流出口121的连通管体(未图示)。
第一外壳110的下半部一侧面形成有流入口111,冷媒将通过流入口111流入到消音空间V。并且,流入口111的入口端设置有吸入引导管130。插入到压缩机密闭容器1的内部空间的吸入管4与吸入引导管130直接连接在一起,或者两者相接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19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多维力传感器的悬架特性试验台
- 下一篇:生物性污染废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