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N-二甲基苯胺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二甲醚的回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52430.X | 申请日: | 200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3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耿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宝威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3/04 | 分类号: | C07C43/04;C07C41/34;C07C211/48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27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苯胺 合成 过程 产生 副产品 甲醚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产品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的回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N,N-二甲基苯胺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二甲醚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N,N-二甲基苯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被广泛应用在染料、炸药、塑料和药品等生产制造行业。N,N-二甲基苯胺的传统合成工艺分成液相法和气相法,液相法主要是以甲醇和苯胺在浓硫酸为催化剂,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生产的。其中过量的甲醇在此条件下产生二甲醚气体等副产品,而二甲醚易燃易爆,危害极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N,N-二甲基苯胺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二甲醚的回收方法,该方法。可最大限度地回收N,N-二甲基苯胺生产过程中放压尾气中存在的大量二甲醚气体,从而保证了N,N-二甲基苯胺的生产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N,N-二甲基苯胺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二甲醚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粗醇罐放空缓冲罐、二甲醚缓冲罐、二甲醚压缩机和接收槽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并进行气密性试验,使气颏试验合格;
②将过量的甲醇回收到粗醇罐放空缓冲罐内,当得到高压反应工段放压正在进行通知后,关闭二甲醚缓冲罐的放空节门,打开二甲醚缓冲罐的进气节门,向二甲醚缓冲罐进气,观察记录二甲醚缓冲罐的压力;
③当二甲醚缓冲罐内的压力逐渐升高时,压力达0.01Mpa时,打开二甲醚压缩机进气节门,二甲醚压缩机启动,打开压缩机排空节门,对压缩机进行充气排空;
④二甲醚压缩机排空完毕,应打开接收槽进气节门,打开接收槽的放空节门,关闭压缩机排空节门,对接收槽进行排空5-10分钟;
⑤排空过程结束后,关闭接收槽放空节门,收集压缩气体。
上述二甲醚压缩机的进水压力≥0.1Mpa。
上述接收槽的温度≤30℃,压力≤1.0Mpa。
本发明的优点是:整个工艺过程安全、可靠。可最大限度地回收N,N-二甲基苯胺生产过程中放压尾气中存在的大量二甲醚气体,从而保证了N,N-二甲基苯胺的生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N,N-二甲基苯胺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二甲醚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粗醇罐放空缓冲罐1、二甲醚缓冲罐2、二甲醚压缩机3和接收槽4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并进行气密性试验,使气颏试验合格;
②将过量的甲醇回收到粗醇罐放空缓冲罐内,当得到高压反应工段放压正在进行通知后,关闭二甲醚缓冲罐的放空节门,打开二甲醚缓冲罐的进气节门,向二甲醚缓冲罐进气,观察记录二甲醚缓冲罐的压力;
③当二甲醚缓冲罐内的压力逐渐升高时,压力达0.01Mpa时,此时迅速打开二甲醚压缩机进气节门,二甲醚压缩机启动,打开压缩机排空节门,对压缩机进行充气排空;
④二甲醚压缩机排空完毕,应打开接收槽进气节门,打开接收槽的放空节门,关闭压缩机排空节门,对接收槽进行排空5-10分钟;
⑤排空过程结束后,关闭接收槽放空节门,收集压缩气体。此过程中要观察二甲醚的压力,记录压缩机一级进气、排气温度、压力;二级进气温度、二级排气压力、温度。
当二甲醚缓冲罐压力为“0Mpa”时,压缩机停止运转,若此时高压釜放压结束,观察二甲醚缓冲罐的压力是否上升,如上升至“0.01Mpa”时,压缩机启动,继续向接收槽压缩气体。
当压缩机非正常停止运行时,应马上打开二甲醚缓冲罐的旁路放空节门,使放压通畅,不得有憋压现象。并打开压缩机排空节门,排尽压缩机内气体,防止压缩气体膨胀,使得一级排气安全阀起爆。
接收槽压缩气体压力随二甲醚压缩机运行而升高,当压力达到0.5-0.6Mpa,温度不高于35℃时开始液化。接收槽压力严禁超于“1.0Mpa”,当接收槽内有液体出现时,及时进行灌装。
接收槽内液体达一定量时,压力在0.6Mpa以上时用充气枪5对液化气瓶进行灌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宝威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宝威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24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