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叶表皮细胞死亡率鉴定杨树耐盐潜力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52475.7 申请日: 2008-10-24
公开(公告)号: CN101726576A 公开(公告)日: 2010-06-09
发明(设计)人: 郏艳红;刘仲齐;郝志愚;王珠;薛俊;金凤媚;聂莉莉;张越;宋建;周祥明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主分类号: G01N33/48 分类号: G01N33/48;G01N21/25
代理公司: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代理人: 王融生
地址: 300384***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表皮 细胞 死亡率 鉴定 杨树 潜力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的植物检测,是一种叶表皮细胞死亡率鉴定杨树耐盐潜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和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土地盐碱化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开发利用广大的中重度盐碱地,既可以阻止土壤盐渍化的进一步加剧,又能扩大农田的种植面积,解决人口增多与耕地减少的矛盾。杨树在缺林少木的盐碱、干旱、贫瘠和荒漠地区栽植,可迅速恢复植被,减少风沙危害、降低地下水位、保护农田、减少地表蒸发,增加森林覆盖率,也为纸浆用材林建设和工业商品林建设提供足够的原材料。杨树是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全属有100多种,它可以分为大叶杨、白杨、青杨、黑杨、胡杨等5类。杨树是地球上分布很广的一种树种,欧、亚、北美洲都有它的足迹,中国有50多种。杨树又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杨树是通过分子杂交技术和耐盐突变体筛选,获得了不同耐盐性的杨树新品种。但各种基因之间不断地进行重组和分离,如何准确地鉴别和筛选耐盐的优良基因型,成为科学家苦苦探索的关键技术。

杨树的评价主要是在大田条件下对生物学特征、形态特征、抗性、适应性等指标进行评价,现在不但注重杨树资源的生产力、适应能力,而且更加关注资源的分子遗传多样性、木材品质和抗性等遗传能力。杨树的耐盐碱筛选鉴定主要是比较其存活率、相对生长量、鲜干重比和脯氨酸含量等等的生物学鉴定、分子鉴定和直接盐碱地筛选鉴定。但是杨树生长期长,评价生长形状、物候性状、生长期等需要的时间较长,费时费力,分子鉴定成本较高,耗费人力物力,选择一个优良基因型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高渗环境中,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叫做质壁分离。质壁分离是植物生活细胞所具有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也可用来测定细胞液的渗透压,以及原生质的透性、弹性、粘滞性等。造成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膜,而质膜和液泡膜均是选择透过性的膜,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高时,细胞液的水分就会向外渗出,液泡的体积缩小,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而原生质的伸缩性较大,所以在细胞壁停止收缩后,原生质继续在收缩,这样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就逐渐分开,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空隙里就充满了外界浓度较高的溶液。如果把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再浸入浓度很低的溶液或清水中,外面的水就进入细胞,液泡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又慢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质壁分离的复原。对杨树而言,盐胁迫首先是通过渗透势的改变引起细胞内容物的外流,从理论上讲也会出现质壁分离。在相同的盐胁迫环境中,耐盐基因型的质壁分离情况和不耐盐的基因型应该有明显的区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叶表皮细胞死亡率鉴定杨树耐盐潜力的方法。只需20-30分钟就能准确判断基因型的耐盐潜力,省工省时,工作效率极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叶表皮细胞死亡率鉴定杨树耐盐潜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耐盐能力不同的杨树基因型,其叶表皮细胞在盐溶液中的死亡率有很大的差异;在高盐溶液中处理一定的时间,叶表皮细胞的死亡率,能快速准确地反映基因型的耐盐能力;细胞死亡率高的耐盐能力低,细胞死亡率低的耐盐能力高;

2)以对植物无毒的活体染料中性红为指示剂,在微碱性环境中对杨树植株的叶表皮细胞进行染色,活细胞的液泡被染成樱桃红色,原生质和细胞壁一般不着色;死细胞由于原生质变性凝固,胞液不能维持在液泡内,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

选择化学纯的NaCl,溶液浓度一般以4M为宜,处理时间10-15分钟;杨树叶表皮细胞对盐胁迫的灵敏度在基因型间有明显差异:

以对细胞无害的0.03%活体染料中性红为指示剂,对在盐溶液中处理一定时间杨树的叶表皮细胞染色8-10分钟,活细胞呈樱桃红色,统计细胞死亡率,从而判断耐盐能力不同的杨树基因型。

染色时间10分钟;叶表皮厚度应均匀一致。

本发明效果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24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