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室内机摆风电机的驱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52513.9 | 申请日: | 200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6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H02P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常静彬 |
地址: | 3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室内 机摆风 电机 驱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通过风扇电机带动反转发电机发电,从而为摆风电机提供动力的空调器室内机摆风电机的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一种室内气候调节装置,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器件和蒸发器在内的制冷循环系统以及包括吹风机、风道和进出风口的空气循环系统。空调器通过吸取室内空气由热交换装置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改变其温度后再排回室内来实现制冷或制热以及祛湿等功能,以便为人们提供清新而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
一般来说,空调器大致可分为整体式空调器和分体式空调器。
整体式空调器将所有的部件都装在一个箱体内,安装在室内与室外的交接处。如,窗式空调器就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整体式空调器,安装在房间窗户上,从室内侧的进风口吸进室内空气,由热交换器降温(或升温)之后再从室内侧的出风口排回室内,以实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
分体式空调器由室内机和室外机组成,在室内机和室外机中分别设置起蒸发器或冷凝器作用的热交换器。制冷剂通过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连接的导管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流通并进行热交换循环,以实现空调器的制冷状态运行或制热状态运行。
图1是现有技术的分体式空调器室内机内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摆风电机的驱动结构电路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大部分外观由后面附着在墙壁面上而使室内机维持从地面隔开状态的底盘10和底盘10前面的前面支架20形成,而且底盘10和前面支架20之间形成为安装下面要说明的多个部件的空间。
底盘10附着在墙壁面,则室内机成为整体上从壁面突出来的状态。形成室内机前面外观的吸入面板30设置在前面支架20的前方。吸入面板30是室内空气向室内机内部流入地方,上端部左右两侧铰链结合在前面支架20,能选择性向上方转动。
即吸入面板30的下部有横向长度较长的前面吸入格栅32,由此空气可以从为空气调节的空间流入室内机内部。在吸入面板30的下部中央设置显示部34,显示部34表示出空调器运作状态,所以用户通过显示部34可以确认空调器的运作状态。
吸入面板30和前面支架20之间设置为过滤通过前面吸入格栅32流入室内机内部的空气的过滤器40,而且在前面支架20的后方安装热交换器50。热交换器50是为了使室内机的流入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过滤器40过滤后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热交换器50的后方安装贯流扇60,贯流扇60从安装于右侧端的风扇电机70接受旋转力而旋转,使室内空气流入室内机内部,而且同时进行重新向室内排出在热交换器50热交换的空气的作用。
贯流扇60的左侧端被固定架62限制移动,其右侧端与在电机盖70’内部转动的风扇电机70结合,贯流扇60可以转动,由此室内机内部的空气被贯流扇60下侧的排出格栅80引导流向室内排出。
在排出格栅80的另一侧设置为引导排出格栅80排出空气流向的叶片82和百叶窗板84,即被叶片82引导的排出空气向上下两方向改变流向,而且空气根据百叶窗板84的左右往复运动向左右两方向改变流向。
底盘10的内部右侧空间电气安装部12里设置控制器组件90,控制器组件90是空调器的重要部件,包括控制室内机以及室外机运作的印刷电路板92,把印刷电路板92配合在内部防止印刷电路板92免受外部冲击的外壳94。印刷电路板92插入电气安装部12后,安装外壳94,印刷电路板92位于外壳94内部,免受外部冲击,而受到保护。
另外,在控制器组件90的前方,即前面支架20的右侧前面设置长方形的控制器盖24,控制器盖24为了在控制器组件90发生故障时方便维修,可以从前面支架20的盖插入口22选择性分离。
现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摆风电机的驱动结构中,摆风电机100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内机内部,与空调器出风口处的叶片相连接并为叶片提供动力,驱动叶片上下摆动改变空调器排风的方向,摆风电机与印刷电路板直接通过导线相互连接,印刷电路板为摆风电机直接提供电力,驱动摆风电机带动叶片运动;同时印刷电路板控制摆风电机的动作,使摆风电机按照按照指令工作。
但是,如上所述的已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的不足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25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注机冷媒罐净化加热方法
- 下一篇:超导电磁采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