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52883.2 | 申请日: | 200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2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宁;徐庆阳;宋翔;谢希贤;刘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3/14 | 分类号: | C12P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22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发酵 生产 谷氨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属于发酵法生产氨基酸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整个氨基酸生产工业中,谷氨酸的生产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产量约占氨基酸总产量的2/3以上。谷氨酸单钠即味精,具有强烈的鲜味,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调味品。此外,谷氨酸在医药、化妆品和工业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谷氨酸发酵是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1957年Kinoshita等人首次成功以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谷氨酸后,微生物发酵法成为谷氨酸生产的主要方法,其工业化规模也逐年扩大。目前,谷氨酸发酵的生产技术已相当成熟。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为了在提高谷氨酸产量和转化率的同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仍有大量关于谷氨酸发酵方面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基因工程手段定向选育谷氨酸高产菌株、发酵过程控制与优化和新原料的开发等方面。
谷氨酸生产菌属于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能在胞外大量积累谷氨酸是由于菌体的代谢处于异常状态,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发酵条件如生物素、碳源、氮源、无机盐、pH、温度及溶氧等对谷氨酸的合成都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底物(如葡萄糖)浓度是控制菌体代谢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主要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或活性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葡萄糖可通过“葡萄糖效应”阻遏、抑制多种酶的合成,如氨基酸合成酶等,这种阻遏作用主要是其分解代谢物引起的。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谷氨酸发酵中,葡萄糖的分解代谢物阻遏会引起多种副产物如乳酸的积累,从而影响糖酸转化率。此外,溶氧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杂酸的产生和碳架的浪费与溶解氧浓度密切相关。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必须恰当控制溶氧,以改变代谢流分布,增大L-谷氨酸产率,减少杂酸的生成。
目前,我国谷氨酸发酵行业主要采用分批发酵模式。在这种生产模式中,维持一定的底物(如葡萄糖)浓度对于谷氨酸的发酵非常重要。为达到经济技术的要求,要提高单批次发酵过程中的谷氨酸产量就要提高初始培养基中的底物(如葡萄糖)浓度,但底物(如葡萄糖)浓度过高引起渗透压过大,影响菌体的正常代谢及谷氨酸的产量。反之,初始葡萄糖浓度较低有利于菌体的生长,但后期发酵液中的残糖迅速耗尽,其生产能力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此同时,在目前的生产模式中,溶氧浓度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不是供氧不足就是供氧过量,而且溶氧水平浮动很大,不能长时间稳定的维持在一个恰当的水平上。在溶氧过低的条件下,TCA循环代谢流量减小,不足以平衡葡萄糖酵解速率,从而刺激了乳酸脱氢酶的酶活,使代谢流转向乳酸生成,造成乳酸积累;而溶氧过高时,谷氨酸脱氢酶酶活明显降低,且TCA循环流量加大,生成大量CO2,造成碳源损失,两种情况均不利于谷氨酸生成。此外,现有的很多L-谷氨酸发酵培养基配方都不能很好的最大限度去满足其相应生产菌株的生长代谢和产酸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谷氨酸生产方法发酵产酸量较低、糖酸转化率低等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在不增加额外设备和人力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了整个发酵周期的缩短和L-谷氨酸产量和转化率的大幅提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效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包括种子培养和进行好养发酵,其特征是:发酵过程中,通过调节发酵罐搅拌转速和风量将溶氧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使整个发酵过程既不产生较多乳酸,也不导致由于TCA循环流量加大生成大量CO2而造成碳源大量流失,通过流加氨水控制pH,通过流加适量泡敌消泡,并通过流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将残糖控制在一定水平,使整个发酵过程中既不产生葡萄糖抑制,也不构成底物限制,发酵至32h停止。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培养种子:配制种子培养基[葡萄糖2.5%、玉米浆3%、豆浓2%、K2HPO4·3H2O 0.2%、MgSO4·7H2O 0.1%、尿素0.025%],115℃灭菌15min;将菌种接入种子培养基中,接种量一般为5%;在适宜的温度、pH和溶氧条件下于5L自动控制发酵罐中培养至对数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28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