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乳腺癌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53935.8 | 申请日: | 200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8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宁;郝希山;牛瑞芳;杨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A61K49/00;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董光仁 |
地址: | 30006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腺癌 移植 自发 转移 模型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是一种乳腺癌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的动物疾病材料。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效果亦不尽人意。而肿瘤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的实验基础,可为研究恶性肿瘤的病因学、发展过程和治疗提供特有的条件。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转移模型是筛选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探讨肿瘤转移分子机制和评价抑制转移实验性治疗疗效的重要工具。乳腺癌转移模型主要包括自发性转移模型、诱发性转移模型、转基因治疗转移模型和移植性转移模型。移植性转移模型以其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和生物学性稳定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乳腺癌移植性模型按建立方法可分为实验性转移模型和自发性转移模型。
今年来对移植转移模型转移灶的检测有了较大进展,采用活体动物成像技术不但能在肿瘤发生早期探测到各组织器官内的微小转移灶,还可以动态检测肿瘤细胞在动物体内的转移状态。
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与荧光(fluorescence)两种技术。生物发光是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而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GFP、RFP,Cyt及dyes等)进行标记。利用一套非常灵敏的光学检测仪器,让研究人员能够直接监控活体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观测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感染性疾病发展过程、特定基因的表达等生物学过程。传统的动物实验方法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宰杀实验动物以获得数据,得到多个时间点的实验结果。相比之下,可见光体内成像通过对同一组实验对象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记录,跟踪同一观察目标(标记细胞及基因)的移动及变化,所得的数据更加真实可信。另外,这一技术对肿瘤微小转移灶的检测灵敏度极高,不涉及放射性物质和方法,非常安全。因其操作极其简单、所得结果直观、灵敏度高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抗肿瘤转移药物的筛选问题,而提供一种乳腺癌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乳腺癌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该模型为自发转移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亚株,含有表达荧光报告基团的红色荧光蛋白。
所述乳腺癌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制备的:
a.将表达荧光报告基团的红色荧光蛋白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移植到nod/SCID小鼠体内;
b.应用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系统检测小鼠体内红色荧光信号,判断原位移植瘤及转移瘤形成情况;
c.摘除待评估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测,验证转移瘤的形成;
d.从组织中分离出转移灶,体外克隆自发转移瘤株细胞。
所述乳腺癌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在筛选抗肿瘤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乳腺癌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筛选抗肿瘤转移药物的方法,
a.将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自发转移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亚株移植到nod/SCID小鼠体内;
b.将候选药物及空白药物对照分别施用于上述小鼠中;
c.应用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系统检测小鼠体内红色荧光蛋白的荧光信号,判断施药组和对照组原位移植瘤及转移瘤的形成情况的差异;
d.摘除施药组和对照组待评估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测,验证转移瘤的形成差异。
这样设计的本发明,是将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系统及小鼠乳腺癌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联合应用,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转移药物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技术方法,
附图说明
图1小鼠乳腺癌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
图2癌立息(Avolix)抗肿瘤转移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小鼠乳腺癌移植瘤自发转移模型的建立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nod/SCID小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公司,鼠龄为4~6周,雌性。饲养条件:在恒温(25~28℃)恒湿(45%~50%),SPF条件免疫缺陷动物室内。笼具、垫料,饮水和食料均经高压灭菌供动物自由摄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未经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39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