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畜禽的聚肌胞干粉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54392.1 | 申请日: | 200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7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东;苏建东;刘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088 | 分类号: | A61K31/7088;A61K9/14;A61P3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畜禽 聚肌胞 干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兽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畜禽的聚肌胞干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畜禽传染病是对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给畜牧养殖业造成了大量的损失,病毒性传染病危害尤为严重,它不仅能造成大批畜禽死亡,而且某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还能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现代化的养殖业,畜群饲养高度集中,调运移动频繁,更易受到病毒病的侵袭。因此,对畜禽病毒病的防治和研究,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在兽医科学技术研究中居首要位置。
目前在畜禽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上主要采用的是以“防”为主的方针,规模化养殖场常常是依赖疫苗的使用,同时采用“全进全出”等方法,来控制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但临床发现,病毒性传染病病原在不断变异,各种疫苗存在着保存期短,保存条件要求高,稳定性差,滴度不高,多联、多价苗生产水平低等问题,加上动物感染某些病毒病后会造成免疫抑制,因而常导致免疫失败,造成病毒性疾病的局部地区爆发和流行。另一方面,目前兽医临床上尚没有特别有效能对病毒性疾病治疗的药物,一旦免疫失败造成疾病流行,只能应用中草药或生物制剂进行治疗,但是存在给药不方便、疗效不确实、获取困难、价格昂贵等弊端,无法有效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流行,因此,开发高效的抗病毒新药或免疫增强剂已是当务之急。
聚肌胞,又称多聚次黄嘌呤核苷酸,多聚胞嘧啶核苷酸,是人工合成的双链RNA聚合物。Davies and rich于1958年最先合成成功,1967年Field等试验证明,聚肌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干扰素强诱生剂,1969年我国中科院824组在我国开始研制聚肌胞,1975年中科院遗传所和天津味精厂及中科院微生物所相继联合起来组成了聚肌胞协作组,并摸索出了适合工业生产的合成工艺。研究证实聚肌胞除具有广谱抗病毒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菌、抗原虫、抗肿瘤、抗辐射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作用。此外,聚肌胞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在体内可迅速被降解掉,不会造成残留,危害人类健康,具有安全、环保的特点。聚肌胞在实验动物上的试验、人医的I期和II期临床上治疗疾病的效果已经被证实。
目前聚肌胞在人医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疱疹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病毒性疾病和某些肿瘤疾病的防治。在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其剂型主要为注射剂,然而使用注射剂往往会造成畜禽的应激,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及疾病的恢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的聚肌胞干粉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H缓冲体系及辅料构成。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聚肌苷酸、聚胞苷酸、Na2HPO4.2H2O缓冲液、NaH2PO4.12H2O、NaCl、辅料构成。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辅料包括口服葡萄糖、乳糖、药用淀粉、糊精等。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配比组成:聚肌苷酸0.5-20份、聚胞苷酸0.5-20份,Na2HPO4.2H2O缓冲液0.05-5份、NaH2PO4.12H2O 0.7-5份、NaGl1-10份、辅料加至100份。
其中优选于:聚肌苷酸0.5份、聚胞苷酸0.5份,Na2HPO4.2H2O缓冲液0.06份、NaH2PO4.12H2O 0.8份、NaCl 2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配制pH7.2氯化钠-磷酸盐缓冲液取NaH2PO4.12H2O、Na2HPO4.2H2O,NaCl,分别用注射用水溶解,混合均匀后用注射用水稀释,测定pH值应为7.2±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43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