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沟道形场环结构的功率半导体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54788.6 | 申请日: | 200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3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B·柯尼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米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861 | 分类号: | H01L29/861;H01L29/06;H01L21/329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 冰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沟道 形场环 结构 功率 半导体 元件 | ||
1.一种功率半导体元件,具有:第一掺杂的半导体基体(2,4)、 在该基体上在沟道(122)中形成并与第一掺杂的区域形成pn结的第二 掺杂的带有第一掺杂断面(120)的接触区(12)、以及带有各自的场环 的第二掺杂断面(140)的第二掺杂的场环结构(14),其中接触区(12) 和场环结构(14)设置在基体的第一表面(10)分别对应的第一部分面 (10a)和第二部分面(10b)上并延伸到基体的体积内,以及其中场环 结构(14)的基体(2,4)具有与各自场环对应的沟道(142),该沟道 的表面基本上遵循对应的第二掺杂断面(140)的轮廓,并且在接触区(12) 内的沟道(122)的和在场环结构(14)内的沟道(142)的深度延伸最 大为第二掺杂渗透深度的百分之90、最小为百分之50,第二掺杂的渗透 深度为10μm到30μm之间。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半导体元件,其中第一掺杂断面(120) 和第二掺杂断面(140)的渗透深度相同。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半导体元件,其中第二掺杂断面(140) 的渗透深度小于或者大于第一掺杂断面(120)的渗透深度。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半导体元件,其中包含沟道(142)的 第二部分面(10b)用钝化层(146)来覆盖。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半导体元件,其中场环结构(14)内的 各自的沟道(142)的侧面延伸与各自深度延伸之比为1∶3至3∶1。
6.一种用于制造按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功率半导体元件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场环结构的方法步骤:
·分别在功率半导体元件的第一表面(10)的第二部分面(10b) 处的以后要形成场环的区域内和在功率半导体元件的第一表面(10)的 第一部分面(10a)处的以后要形成的接触区(12)的区域内适当形成多 个沟道(122,142);
·对功率半导体元件的表面(10)的第一部分面(10a)和第二 部分面(10b)未形成沟道(122,142)的那些区域进行掩膜涂覆(26);
·第二掺杂的第一掺杂断面(120)和第二掺杂断面(140)从第 一表面(10)出发在沟道(122,142)的区域内产生并由此分别形成接 触区(12)和场环结构(14);
·完全钝化(146)第二部分面(10b),并从而完全钝化场环的 沟道。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场环的第二掺杂断面(140)的 产生借助离子注入(28)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米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赛米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478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电导线架线与接线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发光器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