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剪线剥线方法及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56076.8 | 申请日: | 200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4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强;韩满林;卢建生;段向军;王苏宁;苏根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查俊奎 |
地址: | 210046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剪线剥线 方法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剪线剥线方法及机构。
背景技术
民用爆破器材非电导爆管行业使用的导爆管在国内工艺技术与自动化水平较低,十多年来,国内导爆管行业导爆管下线打把均采取劳动力密集型,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艺方法,劳动强度特别大,生产效率很低,成本高,严重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利用和市场占有率。
后来,出现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绕线机(绕线机构)。可用来完成“8”字形、“O”形、□形、△形等线把的绕制。绕制步骤是平面连杆机构带动用于穿过导线的牵引管运动,将导线绕制在绕线柱上形成线束,然后线束转动以在线束腰部缠绕多匝导线形成线把。之后,导线剪断机构将导线剪断。然后,对线把两端的导线靠近端部处用剥皮机构中的剪线刀将导线外皮(绝缘层)剪断或用加热装置烫破外皮后,再用剥皮机构中的外动力装置如气动机械手等拉动导线外皮而使得线把两端的导线外皮剥离。该剥线方法,在线束腰部缠绕多匝导线形成线把后才能剪断导线,并进行剥皮,效率低。相应的绕制线把的机构、导线剪断机构及剥皮机构(包括对导线外皮剪断的剪线刀或者对导线外皮加热融化的加热装置,以及对拉动导线外皮的外动力装置)十分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线束腰部的缠绕导线的同时,对导线进行剥皮剪线剥线方法及装置,其效率高,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该剪线剥线方法,是在一转动的转位轮上以其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两个转轴,两个转轴上均连接有一对平行的绕线柱;剪线剥线刀具具有左右两个剥线刀和位于两个剥线刀之间的剪线刀;所述剪线剥线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在相对且平行的一对绕线柱上绕一线束;
2)转位轮转动180°,使得线束后端的导线通过处于张开状态的剪线剥线刀具的刀口;
3)然后剪线剥线刀具闭合,左右两个剥线刀对导线外皮进行剪切,同时剪线刀对导线剪断;
4)在另一对相对且平行的绕线柱上绕制另一线束;
5)两个转轴均转动带动两对绕线柱及其上的线束转动,在两个线束的腰部缠绕多匝导线形成线把;同时,两个线把的导线芯相对于被剪切外皮移动,使得被剪切外皮从导线的剪断处脱离导线芯;
6)接着剪线剥线刀具张开;
7)取下此时位于转位轮左侧的线把。
本方法在线束的腰部缠绕多匝导线形成线把的同时,导线芯相对于被剪切外皮移动,使得被剪切外皮从导线的剪断处脱离导线芯;其效率高。
当然,为了连续高效运行,在步骤7)后,重复上述2)-7)步骤。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剪线剥线机构,包括两个上下相对且轴线重合的转位轮,上下两个转位轮与转位机构连接以同步转动;在上下转位轮均上分别设置两个上转轴、两个下转轴;上下转轴的端部分别连接用于绕制线束的两个上绕线柱和两个下绕线柱;两个上绕线柱和两个下绕线柱均以转位轮轴线对称;上下转轴与带动其可相对于上下转位转轮同步转动的周转机构连接;在上下两个转位轮之间设置有剪线剥线刀具;剪线剥线刀具包括有左右两个剥线刀和位于两个剥线刀之间的剪线刀;当相对且平行的一对上绕线柱和下绕线柱上绕制线束后,上下两个转位轮同步转动180°,线束后端的导线通过处于张开状态的剪线剥线刀具的刀口;剪线剥线刀具闭合时,左右两个剥线刀对导线外皮进行剪切,同时剪线刀对导线剪断,当一对相对的上转轴和下转轴同步转动,带动两对绕线柱及其上的线束分别转动,在两个线束的腰部缠绕多匝导线形成线把。
其工作原理:在一对相对且平行的绕线柱(上下两个绕线柱)上绕一线束后;转位轮转动180°,使得线束后端的导线通过处于张开状态的剪线剥线刀具的刀口;然后剪线剥线刀具闭合,左右两个剥线刀对导线外皮进行剪切,同时剪线刀对导线剪断;在另一对相对且平行的绕线柱上绕制另一线束;两个转轴均转动带动两对绕线柱及其上的线束转动,在两个线束的腰部缠绕多匝导线形成线把;同时,两个线把的导线芯相对于被剪切外皮移动,使得被剪切外皮从导线的剪断处脱离导线芯。该机构在对导线进行剪断和剪切外皮后,线束转动在线束腰部绕制导线的同时,线把的导线端部外皮剥离,省去了拉动导线外皮机构,结构简单巧妙,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60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