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栖双体水翼旅游观光船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56205.3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7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管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栖 双体水翼 旅游观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船。
背景技术
双体船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高性能船舶,其瘦长的支柱使船舶航行时水线面非常小,排水量主要集中在距水面较深处的下部船体,兴波阻力比单体船小,尤其在高速航行时更为突出。双体船的船体是由两个片体和连接桥组成,甲板面积大幅度增加,稳性比单体船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其缺陷是:双体船的湿表面积比同样实用性能的单体船大,使得其摩擦阻力随航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导致其航速不高。
水翼船是一种在船底部装有浸在水中的水翼,航行时靠水翼产生的升力使船体全部或部分升离水面而高速航行的船。它在高速航行时,水翼产生升力,速度愈快,升力愈大,将船体托起,它可明显减小船体在水中航行所产生的阻力,使得其航速高,又可减少波浪干扰。
两栖船是将双体船和水翼船集于一体,其缺陷是运行速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两栖船难以高速化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集双体船和水翼船的长处于一身的两栖双体水翼船,具有独特的耐波性、稳定性、操纵性和快速性等优良性能。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由水面之上的连接桥将两个相互平行且相同的水下左片体和右片体连接在一起组成船体,在该船体的船底设置前陆地轮和后陆地轮,在该船体的前后位置分别设置前水翼和后水翼,在前水翼上设置前水翼支柱和左、右片体连接,在后水翼上设置后水翼支柱和左、右片体连接;在后水翼支柱的一端设置水翼转轴;前水翼为可折叠式结构。
本发明在高航速时,设置在船上的水翼产生升力,当升力与排水量相等时,船体完全被抬出水面,只由水翼和支柱与水接触,减小了船体的排水体积,从而大大降低了阻力,减小了湿表面积,达到了提高本船航速的目的,是一种适合游览观光、娱乐休憩的两栖双体水翼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船体俯视图;
图3是图1中左片体6、右片体7以及连接桥9的安装结构图;
图4是图1中后水翼3的断面轮廓图;
图5是图1中前水翼1的断面轮廓图;
图中:1.前水翼;2.后水翼支柱;3.后水翼;4.前陆地轮;5.后陆地轮;6.左片体;7.右片体;8.主甲板;9.连接桥;10.客舱;11.罗经甲板;12.水翼转轴;13.螺旋桨;14.防溅罩;15.前水翼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两个相互平行且相同的左片体6和右片体7深置水下,高踞于水面之上的有连接桥9和客舱10,连接桥9将水下的左片体6和右片体7连接在一起组成船体,左片体6和右片体7提供船体的大部分浮力,该船体的左右片体之间的间距较大,使船体宽阔,主甲板8的面积和舱室容积都较大,满足其作为游览观光船的需要。在该船体的船底设置四个前陆地轮4和四个后陆地轮5,在该船体的前后位置分别设置前水翼1和后水翼3。在前水翼1上设置前水翼支柱15和左、右片体6、7连接,在后水翼3上设置后水翼支柱2和左、右片体6、7连接。前后水翼支柱15、2均采用抛物线翼型支柱。
为了方便在陆地上行驶,在后水翼支柱2的一端上设置水翼转轴12,当在陆地上行驶时,后水翼3通过转轴12旋转到罗经甲板11上面,前水翼1采用可折叠式结构,前陆地轮4和后陆地轮5的底部定位在基线以下一定位置处,在前陆地轮4的顶部装设一个防溅罩14,以防前陆地轮4引起的水花溅向船上的人员。
螺旋桨13设置在船体的尾部,且螺旋桨13采用伸缩式,当在陆地上行驶时,螺旋桨13收入到机舱内;当在水中航行时,机舱后盖打开,螺旋桨13伸出机舱,螺旋桨13的轴毂旋转到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产生推力使船前进,采用这种布置形式既可使本实用新型有较好的外观,又能很好地发挥螺旋桨13的性能。
如图4、5所示,本发明的后水翼3的断面轮廓为U型的割划式水翼形状,可折叠式的前水翼1的断面呈V型。航行时前后水翼的上部露出水面,其余部分浸在水中。这种水翼结构能依靠改变其浸水面积自动调节升力,不需其他附属设备,结构比较简单。由于本发明船体宽阔,使前后水翼均有较大的展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62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