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超细粉体的碳纤维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56560.0 | 申请日: | 200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6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钟;胡健明;胡方田;李博;朱建勋;汤丹芬;戴方毕;林杰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10 | 分类号: | C08L63/10;C08L63/00;C08L67/06;C08K7/06;C08K3/14;C08K3/38;C08K3/22;C08J5/04;B29C70/5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12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超细粉体 碳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含超细粉体的碳纤维棒,其特征在于:以碳纤维、超细粉体和热固型树脂为原料复合制备而成,其中碳纤维的重量含量>55%,碳纤维棒中填充的超细粉体的重量含量在10%以内,其余为热固型树脂;前述超细粉体为纳米级或平均粒径≤10μm微米级的难熔金属化合物,选自Zr、Hf、Ta或Ti元素的碳化物、硼化物或氧化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含超细粉体的碳纤维棒,其特征在于热固型树脂为乙烯基酯树脂、环氧树脂或不饱和聚酯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超细粉体的碳纤维棒,其特征在于碳纤维棒的直径在0.5--3.0mm之间。
4.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含超细粉体的碳纤维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热固型树脂为基体,碳纤维为增强体,在树脂溶液中加入与之对应的助剂,搅拌混合均匀,静置,制得预混液;
2)用偶联剂完全浸润超细粉体后,将超细粉体加入预混液中,采用超声波、机械式或超声波和机械式交替进行的搅拌方式进行分散,使超细粉体均匀分散到预混液中,制得混合液;
3)将碳纤维在混合液中浸渍后,采用拉挤成型的方法制得含超细粉体的碳纤维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含超细粉体的碳纤维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热固型树脂采用乙烯基酯树脂时,其与各助剂的重量份数比如下:
乙烯基酯树脂100份,低温引发剂1.0-2.0份,高温引发剂1.0-2.0份,脱模剂0.5-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含超细粉体的碳纤维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热固型树脂采用环氧树脂时,其与各助剂的重量份数比如下:
双酚A型环氧树脂100份,固化剂4-8份,促进剂1-3份,增韧剂10-15份,脱模剂2-4份,稀释剂4-6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含超细粉体的碳纤维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热固型树脂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其与各助剂的重量份数比如下:
不饱和聚酯树脂100份,高温固化剂0.5-1.5份,高温引发剂0.5-1.0份,中温引发剂0.5-1.0份,低温引发剂0.5-1.0份,脱模剂2-4份,低收缩剂10-2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656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流充电桩接口转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电瓶快速更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