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渣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56896.7 | 申请日: | 200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6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兰;李辽沙;陈广言;武杏荣;叶平;闫勇;丁陈来;周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1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 晖 |
地址: | 243003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渣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生混凝土领域,主要涉及一种钢渣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生态环境友好型混凝土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根据使 用功能,分为植被绿化混凝土、海洋生物保护型混凝土、透水型混凝土等三大类。植被绿 化混凝土是指能够适应植物生长、可进行植被作业的混凝土及其制品,具有保护环境、改 善生态条件、基本保持其作为结构材料作用三大功能。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简称植生混凝 土)是植被绿化混凝土的一种类型,这种混凝土以多孔混凝土作为骨架结构,内部存在着 一定量的连通孔隙,为混凝土表面的绿色植物提供根部生长、吸取养分的空间,采用多孔 混凝土作为植物生长基体,并在孔隙内充填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和提供生长空间。植 生混凝土用于城市的道路两侧、高速公路护坡及中央隔离带,水边护坡、楼顶、停车场等 部位,可以增加混凝土材料表面透水透气性,提高湿热交换能力,降低混凝土材料表面温 度,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调节人们的生活情绪,具有吸收噪音和粉 尘的功能,对城市气候的生态平衡也起到积极作用,能够改善人居环境。
植生混凝土的材料构成为水泥(或其它胶结料)、粗骨料、水以及外加剂域添加少量聚 合物)。粗骨料可以是普通碎石,也可以是废弃混凝土块或陶粒。混凝土的孔隙率与抗压 强度是矛盾体,孔隙率大,有利植物生长,但强度降低。如何确定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强度 值,满足工程需要,日本生态混凝土护岸工法规定,对以植生为主的护岸,28d多孔混凝 土的抗压强度要求在10M Pa以上,孔隙率在21%-30%之间;对于承受流水严重冲刷的植生型 护岸,28d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要求在18MPa以上,孔隙率在18%--21%之间。
多孔混凝土孔隙内碱环境的改造是该项技术的核心之一。在日本,用于植生混凝土的 胶凝材料是低碱度高炉B、C型水泥资源,用该类型的水泥配制出的多孔混凝土,其表面pH 值在8-9左右.适合植物生长。而我国缺乏低碱度水泥资源,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 多孔混凝土,孔隙间的水环境未经改造,其pH值高达12.5-13.5,影响植物生长,这也是该 项技术的瓶径之一。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钢渣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利用 风碎钢渣制备的植生混凝土强度高、孔隙率大且PH值在8-10,适宜植物生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钢渣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为:将0.1-5mm风碎 钢渣与硅酸盐水泥和水按1∶0.1-0.25∶0.05-0.10在成球机上制成10-30mm粒径的球状 颗粒,球状颗粒在空气中养护12-48h后作为骨料,再将该骨料与硅酸盐水泥、增强剂混 合,加水生产钢渣植生混凝土。
所述钢渣植生混凝土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风碎钢渣80-88%,硅酸盐水泥 10-19.5%,增强剂0.5-2%。
所述的硅酸盐水泥为C32.5或C42.5水泥。所述的增强剂为乙烯醋酸乙烯乳液或聚乙 烯醇乳液的一种或两种。
风碎钢渣是将装有液态钢渣的渣罐运到风碎装置处,倾翻,熔渣经中间罐流出,利用 高速空气流股在空中瞬间实现高温液态钢渣的粒化过程,钢渣粒径为0.1~5mm,也同时实 现了以细小、分散状态单独或固熔在液态钢渣、RO相中的游离氧化钙相及MgO相的化学改 质反应过程,其反应式为:
2CaO+2FeO+0.5O2=2CaO·Fe2O3 ①
2CaO·FeO+0.5O2=2CaO·Fe2O3 ②
2MgO·FeO+0.5O2=2MgO·Fe2O3 ③
经过上述瞬间发生的物理(粒化)和化学改质反应,高温液态钢渣立即变成稳定有活性 的球状固态粒化钢渣,消除了渣中不稳定相,矿物颗粒细小、比较均匀且碱性低,因而适 宜将风碎渣用于建材或相关领域。
风淬钢渣植生混凝土的主要性能
(1)抗压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68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