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日本血吸虫单抗NP11-4嵌合Fab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56947.6 申请日: 2008-09-19
公开(公告)号: CN101397342A 公开(公告)日: 2009-04-01
发明(设计)人: 冯振卿;顾春艳;朱进;李红;任勇亚;张慧林;管晓虹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C07K16/18 分类号: C07K16/18;C12N15/13;C12N15/70;C12N15/81;C12N15/85;A61K39/395;A61P33/12
代理公司: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奚胜元
地址: 210029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抗日 血吸虫 np11 嵌合 fab 抗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抗日本血吸虫单抗NP11-4嵌合Fab抗体及其制备方法、 应用,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抗日本血吸虫嵌合Fab抗体。嵌合Fab可变区 基因片段来自定位于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尾蚴膜、童虫膜、虫卵卵壳及卵内毛 蚴膜的单克隆抗体NP11-4,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扩增轻链、重链可变区基因,再 分别将重链可变区基因VH与人IgG1的CH1、轻链可变区基因VL与人IgG1的CL通过PCR扩增Fd及全长L,再将Fd及全长L通过重叠延伸PCR扩增出嵌合 Fab基因片段,嵌合Fab基因与载体pComb3XSS连接,构建出嵌合Fab的原核 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Top10F’中表达嵌合Fab抗体,用于制备日本血吸虫病的 治疗药物或制备抗日本血吸虫免疫毒素。本发明涉及抗体工程技术和血吸虫病的 治疗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危害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三种,主要 分别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非洲和南美洲广大地区,患病人数约2亿左右。 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十二个省、市、自治 区。解放时全国约有一千余万患者,一亿人口受到本病威胁,有螺面积143亿平 方米,是危害农民健康最严重的寄生虫病。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 成绩。但目前长江中下游江湖洲滩地区及大山区的防治任务仍很艰巨,少部分地 区血吸虫病疫情有回升、扩展趋势,所以血吸虫病被列为我国“十一五”期间 重点防治的重大传染病。目前受血吸虫感染威胁人口约1亿,有现症病人84万, 作为重要传染源的牛、羊、猪也有数千万头,所以血吸虫病的防治任务非常艰巨。

日本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等阶段均可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和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一般来说,尾蚴、童虫、成虫所致的损伤,多为一过性 或较轻微,而虫卵沉积于肝、肠等组织内诱发的虫卵肉芽肿及随之发生纤维化是 血吸虫病的主要的病理基础。血吸虫抗原成分,如肠相关抗原、膜相关抗原和可 溶性虫卵抗原以及虫体代谢或死亡产物,都可引起机体变态反应性损伤。

目前血吸虫病的治疗以吡喹酮化疗为主,虽然吡喹酮的治疗可取得可靠疗 效,但急性血吸虫感染的死亡时有发生,慢性血吸虫病肝脏纤维化尚无有效的治 疗方法,可引起显著的门脉高压,由此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脾肿大、腹水,是 引起患者死亡、丧失劳动力的主要原因。另外,单一化疗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出 现耐药性问题,长期应用还有可能诱发抗药虫株。因此,血吸虫病的治疗仍然存 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国家的投资环境,影响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所以, 探索新的高效低毒的血吸虫病治疗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抗日本血吸虫单抗NP11-4嵌合 Fab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取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 体NP11-4杂交瘤细胞总RNA,RT-PCR方法扩增VH、VL基因,利用PCR分 别将重链可变区基因VH与人IgG1的CH1、轻链可变区基因VL与人IgG1的CL扩增Fd及全长L,再将Fd及全长L通过重叠延伸PCR扩增出嵌合Fab基因片 段,将嵌合Fab基因与载体pComb3XSS连接,克隆至大肠杆菌Top10F’,诱导 目的蛋白可溶性表达。该蛋白应用于制备日本血吸虫病的治疗药物领域。

本发明抗日本血吸虫单抗NP11-4嵌合Fab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制备 了定位于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尾蚴膜、童虫膜、虫卵卵壳及卵内毛蚴膜的单克 隆抗体NP11-4,NP11-4为鼠源性单抗,作为异种蛋白用于人体可引起免疫反应, 产生人抗小鼠抗体(human anti-mouse antibody,HAMA),诱发过敏反应。现通 过对鼠单抗NP11-4进行基因工程抗体改造,构建的嵌合Fab既具有抗原结合特 异性,又降低了鼠单克隆抗体的异源性,可应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治疗领域。

抗日本血吸虫单抗NP11-4嵌合Fab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是采取以下方 案实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未经南京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69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