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褥疮按摩翻身护理床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58565.7 | 申请日: | 2008-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0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梅;李志玲;崔素梅;齐春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玉梅 |
主分类号: | A61G7/008 | 分类号: | A61G7/008;A61G7/015;A61H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4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褥疮 按摩 翻身 护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卧床病人翻身的护理床,属于医疗器械中的护理床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因生病而卧床不起的人,长期卧床极易患上褥疮,需要经常翻身,给护理人员带来很大的劳动强度。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能够帮助病人翻身、坐起、方便排便的护理床,其结构是将床板分成几块,各块床板连接在一起,通过转动相关床板使病人翻身或坐起。这种结构由于动作较大,并且是在床板的宽度内翻动,翻身时容易使病人翻到床板的一侧,不能到最佳位置造成,必须有护理人员协助,对病人也会造成伤害。
专利号为ZL 200620011982.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防褥疮护理床》,该护理床包括床架、升降床板、托臀机构和翻身机构,床架上安装有两个升降床板,两个升降床板上的床板是间隔分布的,托臀机构安装在一个升降床板的下面,翻身机构安装在床架两侧。翻身机构由左翻身摇臂和右翻身摇臂、卷布轴、电动减速机和电动缸组成,左翻身摇臂和右翻身摇臂分别铰接在床架上的两侧,在两个翻身摇臂的上部各安装有一个卷布轴,两个卷布轴之间固定有前后两块柔性布,每个卷布轴的一端安装有电动减速机,床架两侧均安装有电动缸,电动缸的输出轴与翻身摇臂连接。通过升降床板的交替上下微动,可以使病人背面得到运动,预防褥疮产生;通过拉动柔性布翻身,动作轻缓,不易对病人造成伤害。托臀机构由托臀槽板、电动缸、托臀中心轴、电动缸和V型摇臂组成,电动缸安装在支撑梁上的床板下面,托臀中心轴也安装在床板的下面,托臀中心轴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V形摇臂,V形摇臂的另一端安装有托臀槽板,托臀槽板扣在两块柔性布之间的床板上面。在电动缸的推动下,V形摇臂以托臀中心轴为中心把托臀槽板向上推起,使病人臀部抬起,即可放入便器。
上述《多功能防褥疮护理床》护理床结构过于复杂,操作不便,病人翻身用时长,不利于长久卧床体力微弱的病人翻身。也不能对病人起到有效按摩作用,不能对病人辅助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翻身护理床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预防褥疮产生、具有按摩作用的防褥疮按摩翻身护理床。
本发明的防褥疮按摩翻身护理床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
防褥疮按摩翻身护理床包括床架、固定床板、移动床板和移动架,床架的下部固定安装有移动轨道架,移动轨道架上设有轨道,移动床板和固定床板间隔分布,每块固定床板固定安装在床架的上端,移动床板上设有按摩头,各块移动床板通过左右两块连接板连接在一起,右边的连接板与两个电动推缸连接,左边的连接板也与两个电动推缸连接,四个电动推缸均安装在移动架上,移动架通过底端的滚轮安装在移动轨道架的轨道上,移动架与移动轨道架之间设有移动机构。
按摩头可以是嵌装在移动床板上的圆球或滚轮,也可以是现有的其他电动按摩器。
移动架与移动轨道架之间的移动机构由安装在移动架上的螺母和安装在移动轨道架上的丝杠组成,丝杠与螺母连接,丝杠的一端连接有步进电机。
工作时,启动四个电动推缸,带动各移动床板上升起,将病人托起。通过移动机构使移动架、四个电动推缸一起移动,将病人移出一段距离。然后落下两个右边或左边的电动推缸,移动床板向右或向左倾斜,病人就会自动翻转身体,并且处于床架的合适位置,不会偏向一侧。病人翻身后,将移动床板落下,并将移动床板复位。按摩头可以对病人进行按摩。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先将病人移出一段距离再翻身,能够保证翻身后处于床架的合适位置,不会偏向一侧。并且可以在病人不翻身时使移动床板左右微动,通过按摩头对病人进行按摩,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舒筋活血,有效预防褥疮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中:1、移动床板,2、固定床板,3、按摩头,4、床架,5、移动轨道架,6、滚轮,7、移动架,8、步进电机,9、连接板,10、右电动推缸,11、左电动推缸,12、螺母,13、丝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玉梅,未经刘玉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85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