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实战的对练桩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58684.2 | 申请日: | 2008-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1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门德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门德君 |
主分类号: | A63B69/34 | 分类号: | A63B69/3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2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实战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习武者所用的模拟实战的对练桩,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以与习武者互动的人桩,它包括桩体和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桩体上的多个供习武者练习用的臂。
(二)背景技术
现在的习武者所用的木人桩多数是固定设置的器材,主要用来锻炼习武者的力量。然而由于该木人桩没有思想,仅仅是个形状固定的器材,无法模拟实战中人的对打方式,起不到对实战中人的对打的模拟。当然,习武者可以在训练中,两两对练,以对实战进行模拟。不过大家在这种对练的过程中,很可能失手打伤对方,或者因心存芥蒂而出拳犹豫,达不到对实战的模拟。
因此,处于上述考虑,先后出现了一些模拟实战的木人桩,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1999年1月13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模拟活人桩”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9723400.9,其公开了一种包括立柱,通过肩架固定在立柱上端的弹性臂,从上向下以次排列固定在立柱上的勾拳臂、勾腿和拟脚。其目的在于该模拟活人桩能象活人一样,在你击打它时,反过来它也能击打你,从而提高练武者的进攻速度和后撤速度,使死的东西变成活的东西。但是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上述构件在受力缩回或者摆动,然后再复位的过程中,其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习武者很快就能够很熟练的掌握这种规律,从而无法实现对实战的真正模拟。
此外,国家局第200610061317.1号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互动式木人桩”的木人桩,公开日为2006年12月6日,其包括外壳、底座、至少一个击打棒、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及控制装置,该外壳可转动安装在该底座上,该第一驱动装置与该外壳连接并可驱动其绕转动轴线转动,该击打棒通过支点安装在该外壳的外壁上,该第二驱动装置与该击打棒连接并可驱动其绕该支点转动,该控制装置与该第一、第二驱动装置连接。由于控制装置根据设定程序控制第一、第二驱动装置。其目的在于,在外壳转动的同时,击打棒随机击出,模拟对手的出拳动作,既可以训练练习者的力量,还可以训练练习者的反应和速度,使训练器材由单纯的靶子变成训练者的对手。不过,虽然其解决了随机出拳的问题,但是,练习者打击了那个部件,必然会击发相应的另一个部件,从而练习者会注意另一个部件,时间稍长,练习者也能很熟练的掌握这种规律,而使其失去对练习者反应速度的训练。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木人桩不能有效的对实战进行模拟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适于对实战进行有效模拟的模拟实战的对练桩。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发明包括桩身和底座,还包括至少一个贯穿所述桩身的推杆架和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桩身侧面的摆架;其中推杆架包括贯穿所述桩身的、带有复位装置的推杆,其端部为用于拳手击打的击打盘,另一端通过轮廓大于桩身相应于推杆贯穿孔的限位块连接有从动杆;所述摆架通过销轴安装于位于桩身两侧的支架上,其包括相应于桩身正面的主动杆和其击打部,以及位于桩身后面的与主动杆连接的被动杆及其攻击部。
优选地,所述桩身通过用于调整其高度的调整支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桩身侧面或者安装于位于桩身两边的独立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调整支架与所述桩身为轴孔配合,桩身上设置有用于压紧调整支架的紧固螺栓。
优选地,所述紧固螺栓为蝶形螺栓。
优选地,所述被动杆和从动杆为柔性杆。
优选地,所述复位装置为套在所述推杆上的压缩弹簧;所述摆架则设置有拉伸弹簧作为复位装置,或者其复位装置为盘绕在所述销轴上的盘簧。
优选地,所述桩身下端设置有一U型口,该U型口间设置有一击裆摆架。
优选地,所述从动杆和被动杆上的攻击部为柔性部。
优选地,所述推杆架设置相应于人体的腹部、腰部、左右胸部、头部五处;所述摆架则包括相应于人腿部和/或颈头部的至少左右各一个。
优选地,所述摆架还在所述桩身顶端还设置有一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门德君,未经门德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86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