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1346.4 | 申请日: | 2008-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7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朴东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L1/34 | 分类号: | F01L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 伟;赵占元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可变 气门 系统 | ||
1.一种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包括:
输入凸轮;
与所述输入凸轮平行设置的驱动轴;
设置在驱动轴上且响应所述输入凸轮的转动而绕所述驱动轴枢轴转动的气门挺杆;
设置在驱动轴上与气门挺杆共轴且绕所述驱动轴枢轴转动的输出凸轮,所述输出凸轮包括接触部分和升程启动部分;
由所述输出凸轮的升程启动部分来打开或关闭的气门单元;
向所述输出凸轮的接触部分提供回复力的回复弹簧;以及
调节单元,其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且用于调节所述驱动轴和形成于所述调节单元与所述输出凸轮的接触部分之间的接触点间的距离,其中所述调节单元包括:
输入轴,其包括沿着其纵向方向形成的第一槽,且设置在所述驱动轴内;
与所述输入轴连接且选择性地转动所述输入轴的控制单元;
位于所述输入轴内的至少一个移动轴,所述移动轴的突起能够滑动地插入所述第一槽中,所述移动轴能够沿着输入轴的第一槽移动;
形成在所述驱动轴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槽,所述第二槽以预定的角度相对于驱动轴的纵向方向倾斜,其中所述移动轴的突起插过所述第二槽;
包括安装部分和第一楔形部分的至少一个侧主体,所述侧主体能够沿着所述驱动轴的纵向方向移动,且包括形成在包围所述驱动轴的一部分的安装部分的圆周上的第三槽,其中所述移动轴的突起插过所述第三槽;以及
接触所述输出凸轮的接触部分的上主体,所述上主体根据所述侧主体的移动远离所述驱动轴或朝向所述驱动轴移动,其中所述上主体包括安装体和第二楔形部分,且在沿所述安装体的纵向方向在所述安装体上形成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其中所述气门挺杆包括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其中所述第一摇臂的轴线方向和第二摇臂的轴线方向之间的角度是钝角,且所述第一摇臂的末端部分位于所述驱动轴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其中当所述第二槽为不止一个时,所述第二槽的倾斜方向彼此相对,即第二槽的上部之间的距离比第二槽的下部之间的距离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其中所述侧主体的第一楔形部分设置为具有单侧楔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其中所述上主体的第二楔形部分设置为具有至少两侧楔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其中第一连接部分倾斜地形成于所述侧主体的第一楔形部分上,第二连接部分倾斜地形成于所述上主体的第二楔形部分上,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分能够滑动地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分别包括至少一个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其中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的键是梯形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其中所述调节单元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传输滚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其中:
传输轴通过所述上主体的轴孔和形成在所述气门挺杆上的第四槽连接所述传输滚轮和气门挺杆,其中所述传输轴能够沿着所述第四槽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其中所述第四槽在所述气门挺杆的第一摇臂的末端部分上沿着第一摇臂的纵向方向形成在所述气门挺杆的第一摇臂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其中所述第四槽位于所述驱动轴的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其中输入滚轮设置于所述输入凸轮接触的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其中所述输入滚轮设置于所述气门挺杆的第二摇臂的末端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马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134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