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创椎体弹性囊体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2043.4 | 申请日: | 200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2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方明;杜永杰;朱伟强;郑应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9/02;A61B17/56 |
代理公司: | 金华科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3 | 代理人: | 胡杰平 |
地址: | 321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创椎体 弹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类,具体是一种微创椎体弹性囊体。
背景技术
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脊柱即可能发生压缩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疼痛,长期卧床,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引起疼痛、肢体功能的丧失。由于椎体压缩,脊柱产生后凸畸形,胸腔及腹腔某些脏器受到压迫,限制了正常的生理活动。患者呼吸、心脏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颈椎、双髋、双膝为保持躯体平衡,长时间前突或屈曲而受到损伤。
对此类骨折,治疗的方法有:保守治疗(卧床休息、药物镇痛、支具外固定等)、开放手术、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保守治疗方法不能解决脊柱的畸形,病人常常存在较长时间的腰背痛;开放手术目前多用于伴有神经、脊髓损伤的病例,由于骨质疏松,常易导致内固定失败;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通过经皮穿刺向伤椎内注入低粘性的骨水泥,它仅仅将伤椎在畸形位进行固定,可以解决病人的疼痛,但不能解决脊柱的畸形,同时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也较高这会导致骨质进一步脱钙疏松,形成恶性循环。
为解决上述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中所存在的缺陷,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2905092 Y中公开了一种椎体扩张球囊导管治疗骨折或骨病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可膨胀球囊、软的外导管、容置于外导管内软的中空内导管、容置于内导管内的具有弹性的支撑导丝以及Y型连接部件,该装置的可膨胀球囊在骨折塌陷椎体中可以形成空腔,但球囊形状单一,为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在穿刺过程中医生往往须多次调整穿刺针的角度,这样无疑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大创伤面积,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椎体扩张球囊导管装置在使用中所存在的上述在穿刺过程中医生往往须多次调整穿刺针的角度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中穿刺过程中只需一次性穿刺就能建立工作通道的微创椎体弹性囊体。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完成的,一种微创椎体弹性囊体,它包括弹性囊体、内导管、外导管、导管、三通接头、端口、导杆,弹性囊体前端与内导管前端固定在一起,弹性囊体后端被夹在外导管与导管之间,导管与三通接头的前接头相接,三通接头的后接头与端口相接,弹性囊体内腔与外导管和三通接头一起形成一个封闭通道;导杆插在内导管中,在导杆的后端设有手柄,手柄与端口之间为螺纹连接;位于弹性囊体空腔内的内导管上设有两个显影环,显影环采用不透放射材料制成,使用时显影环可在CT机下确定弹性囊体的具体位置。
在上述微创椎体弹性囊体中,内导管和外导管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导管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在导管上设有刻度,
在上述微创椎体弹性囊体中,导管与三通接头之间通过前管套进行密封。
在上述微创椎体弹性囊体中,端口与三通接头之间通过后管套进行密封。
在上述微创椎体弹性囊体中,弹性囊体采用橄榄形囊体。
在上述微创椎体弹性囊体中,弹性囊体采用腰子形囊体。
在上述微创椎体弹性囊体中,弹性囊体采用单向膨胀式囊体。
本发明与现有的椎体扩张球囊导管装置相比,具有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中穿刺过程中只需一次性穿刺就能建立工作通道,可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创口,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微创椎体弹性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橄榄形弹性囊体膨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截面呈腰子形弹性囊体膨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右视图。
图6为单向膨胀式弹性囊体膨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20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