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2090.9 | 申请日: | 200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2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学华;高存旺;胡少峰;黄元伟;陈秋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中科亚美合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0 | 分类号: | B22D11/10;B22D4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嘉华 |
地址: | 314051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镁合金 连铸炉用塞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技术领域的设备,具体是一种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
背景技术
连铸技术是一种可实现铸锭连续生产的铸造工艺,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是连续作业,需要考虑一旦连续作业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中断作业,并提出预行方案或措施。目前,冶金行业中对于金属高温熔体流量的控制尚无有效的装置,基本采用封堵出口的办法,其有效性不够。若发生大量熔体泄漏时无法实施,一般采用冷却熔体流道,凝固熔体达到控制熔体的目的,此方法成本高,且对熔体流道有特殊要求,适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安全塞,解决镁合金连铸过程中可能出现镁液泄漏、燃烧而引起的安全事故,解决镁合金连铸过程中出现中断等需要节流、限流操作的安全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它包括石墨底座和石墨塞头,石墨塞头与塞杆相连接,塞杆穿置在连铸炉坩埚盖和连铸炉炉壳炉盖中,塞杆的另一头与一个气缸相连接,上述气缸由气动控制器控制操作,气缸移动量由限位螺栓控制,其特征在于石墨底座位于略高于坩埚底部的镁液流道入口处,石墨底座呈斗形,石墨塞头的下端呈锥形。
本发明的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可以把连铸炉的工艺参数输入气动控制器,实现对气缸的上下移动控制,气缸移动量由限位螺栓控制,通过塞杆的升降,使石墨塞头与石墨底座离合,导通和阻断镁液进入流道,实现镁液限流的作用。本发明具有自动控制、安全、有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镁合金连铸炉用塞棒装置,它包括石墨底座7和石墨塞头6,石墨塞头6与塞杆5相连接,塞杆5穿置在连铸炉坩埚盖8和连铸炉炉壳炉盖2中,塞杆5的另一头与一个气缸3相连接,上述气缸3由气动控制器1控制操作,气缸3移动量由限位螺栓4控制,石墨底座7位于略高于坩埚9底部的镁液流道入口处,石墨底座7呈斗形,石墨塞头6的下端呈锥形。
手动控制气动控制器1,石墨塞头6与石墨底座7处于闭合状态(即初始状态)。加入镁合金锭并熔化,镁液温度达到720℃,并保持30分钟,连铸炉镁液通道中无镁液流出;气动控制器1设为自动控制,此时镁液温度为718℃,循环水温度差为12℃,气缸3向上移动,石墨塞头6与石墨底座7开启,镁液通道导通,启动连铸设备,成功拉铸出镁锭;
当镁液温度降至699℃时,气动控制器1动作,气缸3向下移动,石墨塞头6与石墨底座7关闭,镁液通道处在关闭状态;
打开连铸炉加热装置,镁液温度升至700℃时,气动控制器1动作,气缸3向上移动,石墨塞头6与石墨底座7开启,镁液通道处在导通状态;
加热装置持续加热,镁液温度升至721℃时,气动控制器1动作,气缸3向下移动,石墨塞头6与石墨底座7闭合,镁液通道处在关闭状态;
关闭加热装置,镁液温度降至720℃时,气动控制器动作,气缸3向上移动,石墨塞头6与石墨底座7开启,镁液通道处在导通状态。
可实现根据工艺参数进行自动控制镁液通道的导通与关闭,达到了限流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中科亚美合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嘉兴中科亚美合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20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