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栀子为原料制备栀子黄色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2402.6 | 申请日: | 2008-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1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余琪;杨苏蓓;朱琪;周丹英;钱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75 | 分类号: | A23L1/275;A23L1/28;A23L1/2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 烽 |
地址: | 31002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栀子 原料 制备 黄色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中药材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提取高色价、低 OD值的天然色素-栀子黄色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天然色素原料的种植和天然色素的制备及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据 《史记·货殖传》记载,公元前221年以前的东周时期就有“茜栀千亩.亦 比千乘之家”之说,足见当时种植茜草和栀子规模之大。茜草和栀子当时用途 之一是制备染色剂的。北宋末年,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也专门提到,我 国古代人从植物中提取染料,作为染色剂使用的事实。
但自从1856年英国人W.H.Perkins合成出第一个人工染料苯胺紫以后,人 工合成染料如雨后春笋,迅速遍及世界各地。由于人工合成染料特有的色艳、 稳定性强、易于复配、价廉等优点,很快替代了天然色素。此后,化学合成色 素及其生产技术传入我国,在食品、饮料中也同样取代了天然色素,添加在食 品里的着色剂90%以上是合成的。20世纪初,毒理学的发展发现,当时许多 用于食品、饮料的化学合成色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甚至有的致癌。各国相 继制定法规,淘汰了大部分有毒性的化学合成色素。我国政府对人民健康十分 重视,1958年以后就陆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规限制合成色素在食品中使 用。此后,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广大科技人员开始进行天然色素的研究开 发,栀子色素就是其中之一。栀子色素是一种高度安全的天然色素。据日本吉 积智司等人按照毒理学评价程序对栀子黄、栀子红、栀子绿、栀子蓝进行急性、 亚急性试验的结果表明,以小鼠作实验动物,即使每日剂量高达15克/公斤,在 服用后一周观察期内未发现任何异常,当色素粉末在饲料中添加量为2%时,对 雌雄小鼠都不影响发育,这个剂量为按人体(以50公斤计)换算,就相当于每 人每天摄取200克。因此,在通常的使用浓度下是完全无害的;其次,栀子色素 具有呈多样性的特点,采用相同原料栀子,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制备出三种基 础色素,即栀子红、栀子黄、栀子蓝;再次,栀子色素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 耐热、耐光、耐金属离子、耐化学药品,色调变化基本上不受pH的影响,尤其 是对于蛋白质、淀粉还具有优良的染着性,这也是其它天然色素远远不及的; 最后,这种安全无毒、性状优良的栀子色素还存在着巨大的国际市场,而日本 因为缺乏原料又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国内市场也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大需求。
我国是世界上栀子黄色素的出口大国,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随着科学技 术的进步及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产品质量也在逐步提高。栀子黄色素且目 前已广泛用于食品染色,如在蛋卷、饼干、面粉类、糖果、蜜饯、冰激凌、冰 棒、果子露、鲜橘汁、鲜橘水以及果冻等食品上应用。
中国专利【申请号CN95112567.2】公开了一种栀子黄色素的生产方法,但 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未公布栀子黄色素质量标准,未能充分利用栀子原药材资 源,且该工艺过程繁琐,影响工业化生产成本。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310111038.8】公开了一种栀子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但其将栀子苷做为主要产物,未涉及栀子黄色素的制备工艺,未充分利用栀子 药材资源。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510017378.3】公开了栀子的综合利用的一种方法, 其中涉及到栀子黄色素和栀子苷的分离以及栀子中多种成分的萃取,充分利用 了栀子资源,但其未精制栀子黄色素和栀子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24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电子装置的折合式保护套
- 下一篇:无机粒子表面的改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