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咖啡机冲泡盒的互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2506.7 | 申请日: | 200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1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宁恩;谢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圣莱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44 | 分类号: | A47J31/44;A47J31/24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 高 |
地址: | 315032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咖啡机 冲泡 互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咖啡机,特别是关于一种咖啡机冲泡盒的互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销售的咖啡饮料除咖啡粉外,还制作成软包即俗称咖啡包,和用铝塑复合的硬包装,也称胶囊咖啡。但一般的咖啡机采用单一咖啡冲泡盒设计,对于不同的咖啡包装方式没有互换性,能够制作散咖啡粉的机器不能制作咖啡胶囊或咖啡包,能制作咖啡胶囊的机器不能制作散咖啡粉或咖啡包,能制作咖啡包的机器又不能制作散咖啡粉或咖啡胶囊,其单一的功能,不能满足多方面客人的需要,客观上也造成了客户面对不同包装需多台机器,增加了使用成本和浪费了放置空间。如CN200973629Y提出一种两用压力咖啡机,滤杯增设可将咖啡包边缘压紧而形成密封的咖啡包上下盖,上盖中间设有通水孔和/或通水槽,上盖的下部设有内凹弧面,下盖的上部设有内凹弧面,分别与咖啡包的两个外表面紧贴,冲泡咖啡粉时只需折除咖啡包的上盖和下盖把咖啡粉直接置于滤杯内。这种咖啡机仍然存在的技术问题是,滤杯的上盖与下盖相互压紧的压力是由什么结构产生的,没有压力施压如何将咖啡包的两个外表面紧贴密封。再是滤杯的上下盖拆除之后冲泡咖啡粉的热水压力就降低,也不能保温,就失去咖啡机所具有高压保温冲泡咖啡的特点,这种咖啡机只能冲泡咖啡包,不能冲泡咖啡粉,不具备通用性,也没有一个快捷安装和拆卸滤杯的具体结构,其冲泡咖啡包或咖啡粉的互换功能无法具体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咖啡机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咖啡机互换冲泡盒的装置,达到在同一台咖啡机冲泡多种咖啡包装式样,同时具有互换快捷简便,保持高水压高水温冲泡醇香口感好的咖啡饮料。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是:咖啡机冲泡盒的互换装置,包括在体壁上开口的腔体,其特征是一能在腔体中作轴向移动的压紧塞,一能在腔体壁的开口内作水平移动的可互换的容器盒,容器盒的上盖有能与压紧塞下端面压紧或松驰的工作面,在此工作面中间的入水孔与压紧塞下端面的出水孔相对准,容器盒的中间为可调换的冲泡盒,容器盒底部的出液孔与腔体流出孔相连通。
所述容器盒外壁与腔体横向开口内壁的形状和大小相对应套合。
所述的容器盒为可分别容纳外形尺寸基本相同的冲泡盒,如咖啡粉盒,咖啡包盒或咖啡胶囊盒。
所述压紧塞下端面设有与容器盒盖上端面相接合的热水接口和接口密封圈,压紧塞上设有连接高压热水的热水管接头和密封圈。
上述设计的有益效果是使一台咖啡机能分别冲泡包装方式不同的咖啡,设计出可互换的抽斗式的容器盒,可以适应各种咖啡的包装式样,实现了一机多用。由在腔体内轴向移动的压紧塞解决了高水压冲泡咖啡必须高压密封冲泡盒,由设在腔体下纵向开口内的抽斗式冲泡盒能快捷方便取出调换不同包装方式的咖啡,不论是咖啡包或胶囊或散装咖啡粉都可在一台咖啡机中冲泡出醇香可口的咖啡,适应不同包装方式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咖啡机冲泡盒在非工作状态剖视结构图。
图2为冲泡盒结构部件分解图。
图3a为压紧塞立体图,图3b为腔体立体图。
图4为冲泡咖啡粉冲泡盒剖视图。
图5为冲泡咖啡包冲泡盒剖视图。
图6为冲泡咖啡胶囊冲泡盒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所示,腔体1的轴向腔11内设一可沿轴向腔壁上下移动的压紧塞2,腔体1下部设一横向开口10,在此横向开口10腔内设一可水平移动的抽斗式容器盒8,容器盒8内设一冲泡杯7,容器盒8的外壁与腔体1横向开口10的内壁的形状相同,都为方形入口,大小相互套合对应,为了在容器盒8内可分别容纳形状不完全相同的圆柱形或圆台形冲泡杯7,抽斗式容器盒的高度应相等,才能使圆柱形或圆台形冲泡杯7可以互换,如咖啡粉盒换成咖啡包盒或咖啡胶囊盒。容器盒8以腔体壁和底面作水平移动导向,容器盒8在腔体1横向方形开口10内移动时,如同拉推抽斗一样使容器盒进出腔体,方便更换冲泡盒和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圣莱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圣莱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25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