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动平衡机的双铣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2637.5 | 申请日: | 2008-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0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曾胜;张加庆;赵良梁;任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5/16 | 分类号: | H02K15/16;B23C3/00;B23Q17/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动平衡 铣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动平衡机的双铣刀。
背景技术
电动工具是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其中的转子由于受材料、制造工艺及装配的影响,存在着不平衡量。因此当转子在转动时会产生振动,带来噪音、缩短产品寿命等不良影响,甚至带来危险,因此必须对其转子进行动平衡。
电动工具生产中,其转子动平衡的校正设备可分为两大类,即手工校正动平衡机和全自动动平衡机。手工校正动平衡机成本较低,但是生产效率低下,同时需要平衡过程依赖工人经验其平衡精度也不高,且对转子的切割较多,进而其电气性能的削弱造成电机性能退化,不能满足高效生产优质电机的需要。与此相比,全自动动平衡机则生产效率等高,平衡精度高,能够对转子切削进行优化,但是机器价格相对较贵。目前随着我国电动工具业的发展,采用全自动动平衡机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全自动动平衡机切削对象是转子,因此必须对目前转子的特性和动平衡过程有深入的认识。动平衡的原理就是将转子的总不平衡量折算到两个平行平面上,对这两个校正平面加以校正质量或去重就实现了动平衡,而且刚性转子一旦在某一转速下平衡后则在任何转速下都是平衡的。对转子特性的分析主要体现在对转子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上,目前的通用的转子铁心一般都是硅钢片紧密冲压制成,再辅以涂敷、绕线、滴漆等工序。转子的不平衡量也就在这些工序中产生,因此必须要对这些转子进行动平衡校正。
具体地,动平衡机通过测量工位确定不平衡量的大小从而确定切削量,在转子两端通过V型铣削去重,从而使转子具有一定精度的动平衡。而在具体的切削过程中,由于铣刀的转向不变,使得在其中一端存在着一个打散硅钢片的问题,如附图1所示,这种现象在硅钢片压紧力不足或滴漆层薄的转子中尤其明显,造成新的不平衡量,所以必须要在这种转子要在两端采用不同的切削方向。经过考察国内外的动平衡机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双刀方式,如日本的SK公司,在其动平衡机上有两把独立的铣刀,通过程序控制两把铣刀分别动作完成转子去重过程;另一种是转子旋转方式,如PDX2型动平衡机,其原理是切削完一端后利用气缸带动转子平台旋转180度,再重新进刀切削另一端。
双刀的形式不影响转子的定位,准确地对测量位置分别进行切削。但是由于两把铣刀是独立的,因此必须要两套铣刀滑台和控制装置,增加了很高的成本。而最关键的是双刀结构对程序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程序出错出现撞刀会破坏整个铣刀滑台甚至整个动平衡机。转子旋转方式由于只需要一个铣刀移动滑台在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然而由于转子旋转过180度,因此对其定位装置要求很高,否则会失去切削位置,需要重新检测动平衡位置,严重影响了效率。因此必须对现有方式做出改进,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转子双端去重动平衡,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运转可靠,并能够适应各种转子的全自动动平衡机的双铣刀结构,使得在切削过程中切削力指向硅钢片压紧的一侧,保证切削的精度。
本发明的全自动动平衡机的双铣刀结构,包括一侧为绝缘板的底座,底座两端分别安装带滚动轴承的轴承套杯和起密封作用的端盖,主动切削轴和从动切削轴通过滚动轴承支承于底座上,主动切削轴和从动切削轴利用一对外啮合齿轮传递运动,主动切削轴两端分别安装带轮和铣刀,从动切削轴一端安装铣刀,从动切削轴安装铣刀的一端和主动切削轴安装铣刀的一端在同一侧,主动切削轴和从动切削轴安装铣刀的一侧伸出绝缘板,在底座的带轮一侧安装用于切削点定位的碳刷架。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实现;
2)利用一对反向旋转的铣刀分别切削转子的两端,实现动平衡去重过程中均指向压紧硅钢片的方向,保证了动平衡精度;适用于大部分的转子切削,尤其是铁心压装不够紧密或滴漆封胶层比较薄的转子。
3)只需要一套移动滑台设备,节约了成本;
4)运动控制简单,避免了撞刀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单把铣刀打散硅钢片示意图
图2是全自动动平衡机的双铣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双刀铣削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26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面额付款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肉制品品质改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