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藤本作物立体栽培修剪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2794.6 | 申请日: | 200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3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聪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聪敏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胡龙祥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物 立体 栽培 修剪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藤本作物的修剪方法,尤其是一种原为葡匐生长,经立体栽培后的藤本作物,通过修剪,促进多发分枝,多长叶子,提高叶面积系数,显著增加薯块产量的修剪方法。
背景技术
修剪技术普遍应用于果树生产中,通常在栽种时和幼年期,就进行定干整形,把植株修剪成一定形状。如桃树的自然开心形,梨树的疏散分层形等。此外,还需要剪去病虫枝、徒长枝等。其中心环节是使树冠受光充足,果实生长发育健康,达到优质高产。
修剪技术也应用于茶叶和苦丁茶等经济林。用材林和生态公益林及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城市森林,近年来也开始实行修剪措施,旨在塑造长冠型和窄冠型兼备的理想树冠冠型,充分发挥乔木树种的高度优势,提高空间效益。
农作物的一些品种也有修剪习惯。例如棉花修剪早就有之。芝麻和大豆摘心时,要摘去主干或分枝梢端,这也是一种修剪方法。
200710147088.X和200810062272.9发明专利申请分别叙述了油菜盛花期和初花期的修剪方法,能使油菜籽的产量显著增加。
甘薯和山药等藤本作物,其藤蔓呈葡匐生长状态,在生长期间一直都不修剪。其中甘薯,只有在种苗培育期、解决扦插用苗时,才进行修剪。但扦插后的整个生长期,均无须修剪。山药,也历来都不修剪。至于立体栽培的甘薯(如公开号CN101073303A的发明专利申请)和山药,就更不会去修剪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基于甘薯等藤本作物,由原来葡匐生长状态改变为立体栽培后,增产幅度虽然较大,但仍然存在一定空间,叶面积系数仍然不太高的状况,据此提出甘薯等立体栽培作物修剪方法,即在生长期间,经过1~3次剪梢处理,促使其多萌芽、多分枝、多长叶。从而可显著提高叶面积系数,能进一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藤本作物立体栽培修剪方法,其特征是对藤本作物立体栽培并实施多次剪梢,促进多发分枝,多长叶片。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以便在实施时单独的或者任意结合起来应用到上述技术方案:
1个生长周期(如1年)剪梢1~3次。剪梢时每次剪去梢部长度5cm~10cm。所述的藤本作物为自然状态呈葡匐生长的作物。
甘薯在常规制种中即培育扦插用苗时,也是要修剪的。但甘薯、山药等藤本作物,只是近年来才改变为立体栽培的。如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07330A、CN101073304A、CN101073305A。这些专利并未实施修剪技术,而且至今尚无立体栽培修剪的先例。
本发明藤本作物立体栽培修剪方法,与甘薯制种培育扦插苗时所采用的修剪方法,有着原则性区别:
(1)修剪目的不同 本发明的立体栽培藤本作物修剪,旨在提高作物叶面积系数,提高薯块产量;以往的甘薯修剪,只限于制种时应用,为的是培养和取得扦插用苗。
(2)生长状态有别 本发明系对立体栽培藤本作物修剪;现有的甘薯修剪,是对葡匐生长状态藤蔓的修剪。
(3)修剪位置不一 本发明对立体栽培藤本作物的修剪,每次修剪的位置均在藤蔓植株梢端;甘薯(葡匐生长状态)在培育扦插苗时的修剪,位置是在藤蔓植株的基部。
(4)修剪效果差异 本发明对立体栽培藤本作物修剪,增产效果显著;但若在生育期间,对甘薯、山药等葡匐生长状态的藤本作物,实施修剪,势必会造成植株过度庇荫,光照环境恶化,非但不能增产,却会适得其反,造成减产。
本发明藤本作物立体栽培修剪方法,有如下几个优点:
1.能多发分枝,多长叶子,叶面积系数比对照提高1.3~2.0;
2.藤蔓粗壮,增强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3.单位面积薯块产量比对照增加19%~33%。
本发明之藤本作物立体栽培修剪方法之所以能增产,其机理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聪敏,未经刘聪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27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