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木株穗近缘嫁接造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2796.5 | 申请日: | 200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3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聪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聪敏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06;B44C5/06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胡龙祥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木 近缘 嫁接 造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景林树木株穗嫁接方法,尤其是一种以树木幼株为接穗(枝穗),将接穗梢部嫁接在同种树木侧枝上,使之悬挂起来的近缘嫁接造型方法。
背景技术
树木嫁接,通常是以树木营养器官的一部分(遗传品质好的)如枝条、芽叶等,经剪下离体(母株)后作为接穗,通过切削,使之与另一个亲缘关系较近植株(砧木)的切口相接,愈合成活为新的植株。
植物嫁接成活的原理,是植物形成层愈合原理和植物亲和力原理。不具备这两条,就难以成活。树木是有形成层的,嫁接和切削时,当然要使接穗和砧木形成层相结合。许多植物却没有形成层,只能靠亲和力这一条。如水稻、小麦、高梁、玉米等禾本科植物,没有形成层,无法使用一般的嫁接方法,须用种胚嫁接法进行嫁接。
树木嫁接接穗,主要来源于枝条,故叫枝穗。一般供嫁接用的枝穗,长度为4cm~8cm,最长不超过10cm。在一个接穗上,至少要有2~3个饱满的芽子。其次是叶芽,叫芽穗。其中以枝穗的嫁接方法为最多,如有切接、切复接、劈接、皮下接、对接、靠接等。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其接穗嫁接的部位一般均在接穗下部;接穗和砧木的切口,都是向下方向切削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一部分风景林树种树冠形状单一,缺乏美观感,观赏价值较差,以及株穗嫁接难以成活的问题,提出一种以树木幼苗植株为接穗(株穗),嫁接在同种树木的树冠上;成活后使植株连根(裸根)悬挂起来的树木株穗近缘嫁接造型方法。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树木株穗近缘嫁接造型方法,其特征是:以树木幼年植株为接穗,将其梢部嫁接在作为砧木的成年树木枝条上。该方法,其嫁接所采用的接穗为树木幼年植株,即以整个植株为接穗,并非是植株的一部分;嫁接位置在接穗植株的梢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以便在实施时单独的或者任意结合起来应用到上述技术方案:
接穗和砧木为同一树种或亲缘关系相近的树种。
作为接穗的树木幼年植株系由花钵泥或塑料袋泥培育而成,嫁接时在砧木下方搭支架支撑接穗,以便嫁接作业,促进生长。
待嫁接成活、接口愈合牢固后,逐步去除花钵泥或塑料袋泥,使接穗植株呈裸根状态,并垂直悬挂于砧木下方。
嫁接位置在作为砧木的树冠枝条的1~3年生部位。
嫁接采用对接法,先在接穗梢部的正面,向上削成长1.5cm~3.0cm的马耳形切口;背面削成0.5cm~0.8cm长的斜切面,在砧木枝条的相应位置上,自下而上削成一个深达木质部、与株穗切口相应的纵切面,然后将接穗切口和砧木纵切面紧紧相贴,扎以塑料薄膜带,用无结头扎缚法。
嫁接采用靠接法,在接穗梢端一年生枝段中部和砧木的枝条相应位置上,各削成一个深达木质部、长度为1.5cm~3.0cm的长椭圆形切面,然后将接穗和砧木的长椭圆形切面贴合扎紧,待成活愈合后,再将接口以上的株穗部分截除。
嫁接季节在春季树液刚开始流动、尚未萌芽时,或初夏树梢半木质化时。
本发明树木株穗近缘嫁接造型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嫁接造型方法,与常规、传统的所有嫁接方法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1)接穗不同 所有常规嫁接方法,都是以植物体的一部分(如枝、芽等)为接穗的;而本发明方法,则是以树木幼年植株为接穗的,即以完整的植株为接穗,而非植株的一部分。
(2)嫁接位置不一 常规的树木的枝接方法,接穗较短,嫁接位置在下部;本发明方法,接穗(株穗)较长,嫁接位置在梢部。
(3)接口切削方向有别 常规嫁接方法,接穗和砧木的接口,都是从上向下切削的;本发明嫁接方法,接穗(株穗)和砧木的接口,却是从下向上切削的。
(4)接穗成活后生长方式独特 本发明方法之造型是,株穗成活、牢固愈合后,整个接穗植株(包括裸根)垂直悬挂在砧木枝条下面,这是任何其它嫁接方法都未曾有过的。
本发明树木株穗近缘嫁接造型方法,主要有如下优点:
1.嫁接成活率高,达95%~99%;
2.嫁接造型独特美观,具有较高的风景观赏价值。
3.可应用于盆景花木嫁接造型,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树木株穗近缘嫁接造型方法的效果机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聪敏,未经刘聪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27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木株穗远缘嫁接造型方法
- 下一篇:定购关系查询方法、装置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