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热管式中冷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2991.8 | 申请日: | 200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9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颜卫国;俞小莉;陆国栋;张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 烽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式中冷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冷器,特别地,涉及一种广泛应用于车辆、发电机组、空压机等带增压中冷的动力机械上的车用热管式中冷器。
背景技术
面对新排放法规的实施,环保、节能要求越来越严格,车辆的经济型和排放性能受到各大汽车厂商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增压中冷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发动机的高功率和低消耗要求,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车辆上,随着多级增压技术的发展,压缩比越来越高,这对中冷器的耐高温性能、散热性能和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铝制中冷器在高温下工作很容易出现蠕变,很难再满足这些要求。而鉴于热管所具有的优良的导热性能,引入热管式中冷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车用热管式中冷器,可以替代传统铝中冷器或者有效地减轻铝中冷器的散热负荷,解决多级增压造成的高温给铝材带来强度下降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热管式中冷器,它主要由整体形铜翅片管、隔板法兰盘和凹形底壳组成;所述凹形底壳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凹形底壳与隔板相连。隔板上交错开孔,法兰盘套在整体形铜翅片管外并焊接在整体形铜翅片管上,整体形铜翅片管穿过隔板上的孔,法兰盘在开孔处与隔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凹形底壳与隔板通过螺栓连接,连接处装有石棉垫,形成密封;所述法兰盘与隔板通过螺钉连接,法兰盘下垫石棉垫形成密封。
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是利用车辆的迎风来冷却增压空气,不需要风扇强制散热,所以不消耗车辆的额外动能。
2、本发明中的冷、热源被隔板分开,不发生直接接触,通过超导热管来传递能量,假如个别热管损坏,并不影响该热管式中冷器的正常工作,设计中也考虑了个别热管损坏时更换热管的问题,只需更换好热管零件,该热管式中冷器照常工作。
3、本发明可以替代现有传统铝中冷器,也可以通过布置在传统铝中冷器前,使增压空气在进入铝中冷器前进行部分散热,可以有效降低铝中冷器进气温度,解决铝中冷器在多级增压后由于高温造成的热疲劳破坏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用热管式中冷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选用的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1、整体形铜翅片管,2、隔板,3、进气室,4、进气口,5、出气口,6、石棉垫,7、螺栓,8、法兰盘,9、石棉垫,10、螺钉,11、翅片,12、工作介质水,14、凹形底壳,15、热管的冷凝段,16、热管蒸发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车用热管式中冷器包括整体形铜翅片管1、隔板2和凹形底壳14,凹形底壳14包括进气口4和出气口5,凹形底壳14与隔板2通过螺栓7连接,形成进气室3,连接处装有石棉垫6,形成密封。隔板2上交错开孔,法兰盘8套在整体形铜翅片管1外并焊接在整体形铜翅片管1上,整体形铜翅片管1穿过隔板2上的孔,法兰盘8在开孔处与隔板2相连。法兰盘8与隔板2通过螺钉10连接,法兰盘8下垫石棉垫9形成密封。该中冷器中冷、热流体被隔板2分隔在上下两个空间,下面腔室是高温增压空气,上面是迎风冷却空气;进气口4与增压器出气管道(图中未示出)相连,出气口5与铝中冷器进气管道(图中未示出)相连或与发动机进气管道(图中未示出)相连。
如图3所示,整体形铜翅片管1冷轧整体成型,翅片11与管子一体,无接触热阻,强度更高。
如图4所示,本发明布置在车辆进气格栅两侧,车灯下方,在充分利用车辆前端空间的基础上,可以给车辆前端冷却模块布置留出更大的空间。充分利用迎风冷却,相比传统布置位置,冷却空气动压头更高,温度更低,冷却效果更佳。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当高温增压空气从进气口4进入本发明的进气室3中,热管蒸发段16吸热后,其管内的工作介质水12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作用下上升到热管的冷凝段15,迎风冷却空气如图2所示竖直箭头方向13进入,热量通过冷凝段15传递给冷却空气,水蒸汽冷凝变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到热管蒸发段16,这样不断地往复循环,使得迎风冷却空气通过热管带走高温增压空气的热量,起到快速冷却高温增压空气的目的,可以有效地降低中冷器的进气温度,减少中冷器的热负荷,有效提高其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29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性锁销
- 下一篇:具有浮动密封及高压卸荷功能的涡旋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