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力膨胀阀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3110.4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3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汪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64 | 分类号: | F16K31/64;F16K47/02;F16K47/00;F25B4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0018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力 膨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使用在制冷循环中的热力膨胀阀,尤其是一种汽车空调中使用的热力膨胀阀,属于阀类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车用空调器上所使用的热力膨胀阀,见图1所示,它包括有阀体11,阀体11上设置有用于导入高压液态制冷剂的第一进口通道12、导出低压制冷剂的第一出口通道13,以及导入低压制冷剂气体的第二进口通道14、导出低压制冷剂气体的第二出口通道15,第一进口通道12连通空调制冷装置的冷凝器16出口;第一出口通道13连通空调制冷装置的蒸发器17进口,用于导出经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阀体11内设置有阀室18,所述阀室18与第一进口通道12连通并且下端在所述阀体的底面开口,阀室18内开设有阀孔19,与设置在所述阀孔入口阀座上通过接触或分离来开闭所述阀孔19的阀芯部件10;设置在阀室18内的螺旋弹簧对阀芯部件10朝阀孔19方向施力,由于导入高压液态制冷剂的第一进口通道12与阀室18直接连通,因此当高压的需要节流的液态制冷剂从转动杆的顶端流入时,容易引起传动杆的振动而产生噪声,同时,当关闭汽车空调时,现有热力膨胀阀的第一进口通道压力大于第一出口通道压力,阀芯部件10朝着阀孔19的方向运动,热力膨胀阀的阀孔受到制冷系统的压力而关闭,也就是说,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的冷凝器的高压压力和蒸发器的低压压力无法平衡,给制冷系统的再次启动带来困难,并且增加了启动时的功率要求,增加了能量消耗,再者,上述结构组成的膨胀阀,主要是控制弹簧螺旋圈之间的间隙可以使制冷剂中的气泡细致化,从而降低噪声,但仅控制弹簧的螺旋圈之间的间隙不能使制冷剂中的气泡完全细致化,因为制冷剂可以沿着弹簧与阀室之间的间隙流动,而不一定穿越弹簧螺旋圈之间的间隙,另外,所述的膨胀阀要求弹簧的螺旋圈之间的间隙越小,弹簧的有效圈数就越多,消耗材料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降低热力膨胀阀引起的振动、降低空调装置启动时的功率消耗,并且使制冷剂中的气泡细致化,从而可以降低制冷剂流动噪声的热力膨胀阀。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包括有阀体,阀体内设置有阀室,阀室内开设有连通节流通道的阀孔;阀室内设置有置于所述阀孔入口阀座上通过接触或分离来开闭所述阀孔的阀芯部件,设置在所述阀室内并对所述阀芯部件朝所述阀孔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在所述的阀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导入高压液态制冷剂的第一进口通道,与该第一进口通道连通的导入高压制冷剂的节流通道;阀体上还设置用于导出所述经过阀孔节流后的制冷剂的第一出口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口通道与所述的阀室相连通,而所述的第一进口通道位于出口通道的上方,与阀孔上方被与阀芯部件相连的传动杆贯通的节流通道相连通。
所述的第一出口通道为有底的筒状结构,所述有底的筒状结构由一大通径部和小通径部连贯组成;所述的第一进口通道为有底的筒状结构,所述有底的筒状结构也由大通径部和小通径部连贯组成。
所述的传动杆与阀体之间形成的节流通道之间的间隙范围是0.2mm≤S≤0.8mm。
由于所述第一进口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出口通道的上方,制冷剂从所述的与阀座接触或分离来开闭所述阀孔的阀芯部件的中间部位导入,可以降低所述阀芯部件引起的振动,降低振动引起的噪音。
由于制冷剂从包括钢球的所述阀芯部件的上向导入,也就是说先经过第一进口通道和节流通道,再流过所述阀孔和所述阀室,当空调装置停止运行时,由于所述第一进口通道的制冷剂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出口通道的制冷剂压力,所述阀孔保持在导通状态,直到所述第一进口通道的制冷剂压力和所述第一出口通道的制冷剂压力大致相等,也就是空调装置的所述冷凝器的内部压力和所述蒸发器的内部压力基本平衡,从而降低了空调装置再次启动时的压缩机的进口压力和出口压力差,降低了空调装置的启动功率,节约能耗。
本发明改变热力膨胀阀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并控制阀体中安装传动杆的孔径与传动杆之间的间隙,在不增加零件和成本的前提下,使制冷剂的气泡细致化,降低流动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热力膨胀阀在空调系统上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热力膨胀阀在空调系统上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节流通道间隙S的一实施形态图。
图4是本发明热力膨胀阀制冷剂的流动噪音的试验结果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汽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31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