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透湿生物降解多层复合材料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3213.0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方海素;唐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世源科技(嘉兴)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04 | 分类号: | D06N3/04;B32B27/12;B32B27/30;B32B37/06;B32B3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31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透湿 生物降解 多层 复合材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高透湿生物降解多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材料由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薄膜和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复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湿生物降解多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聚乙烯醇薄膜和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至少二层复合,一层为聚乙烯醇薄膜,一层为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透湿生物降解多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聚乙烯醇薄膜和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为二到五层复合;对于二层复合结构来说,其中的一层为聚乙烯醇薄膜,另一层为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对于三层复合结构来说,表层为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中间层为聚乙烯醇薄膜,底层为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对于四层复合结构来说,从表层到底层依次为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聚乙烯醇薄膜、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对于五层复合结构,从表层到底层依次为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聚乙烯醇薄膜、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或从表层到底层依次为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聚乙烯醇薄膜、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湿生物降解多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烯醇薄膜包括透明薄膜、磨砂面薄膜、花纹薄膜,所述的聚乙烯醇薄膜的是厚度为0.05mm到0.2mm,最佳厚度范围为0.010mm到0.04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湿生物降解多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为聚乙烯醇短纤维制成的聚乙烯醇短纤维无纺布,最佳选择是聚乙烯醇水刺无纺布;所述的聚乙烯醇水刺无纺布的克重范围在15g/sqm到300g/sqm,比较确切的范围是在30g/sqm到200g/sqm,最佳克重范围是在35g/sqm到180g/sq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湿生物降解多层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产方法为超声波复合工艺或是热轧工艺多层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透湿生物降解多层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波复合工艺是:将原料聚乙烯醇薄膜和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分别装在超声波复合机上的各自的放卷及自动纠偏装置上,分别通过各自的导辊、自动张力控制器装置后,一起叠合导入花辊与超声波源及压力调整器之间的间隙,启动超声波发生器,调节超声波源及压力调整器压力到合适的值;复合后的产品经导辊,自动张力控制装置,进入复合产品收卷及自动纠偏装置收卷成产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透湿生物降解多层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轧工艺多层复合工艺是:将原料聚乙烯醇薄膜和聚乙烯醇纤维无纺布分别装在热轧复合机上的各自的放卷架上,分别通过各自的导辊、张力控制器、纠偏装置后,一起叠合导入中心导热油加热的花辊与同样加热的平面辊之间的间隙,通过两辊之间巨大的辊压,在受热条件下各层进行热贴合,复合后的产品经导辊,张力控制器,进入收卷机收卷成产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透湿生物降解多层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乙烯醇薄膜经特殊的工艺处理,以保证它在常温水中不溶解,所述的特殊工艺包括高倍单向拉伸工艺、高倍双向拉伸工艺、热定型工艺,或者添加某些添加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透湿生物降解多层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倍单向拉伸工艺为:在加热并恒湿条件下,经过1-5倍的单向牵伸,冷却后得到的薄膜;高倍双向拉伸工艺为:在加热并恒湿条件下,经过1-5倍的双向牵伸,冷却后得到的薄膜;热定型工艺为:在100℃-180℃下加热并恒湿条件下,经过0.5-10分钟的时间定型,然后冷却后得到的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世源科技(嘉兴)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世源科技(嘉兴)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32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