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轨弯折支距及钢轨边直线度激光辅助检测仪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3878.1 | 申请日: | 200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7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毅;张耀军;冯毅;张朝富;冯金风;吴军侠;李益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35/06 | 分类号: | E01B35/06;E01B35/10;G01B11/2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翟中平 |
地址: | 72100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轨 弯折支距 直线 激光 辅助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钢轨弯折支距及钢轨工作边直线度检测的钢轨弯 折支距及钢轨工作边直线度激光辅助检测仪及检测方法,属钢轨弯折支距及 钢轨工作边直线度检测方法与检测仪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组成道岔的钢轨件中,除去导轨与直基本轨,所有轨件都需进行顶弯。 目前道岔生产采用手工张拉弦线(如附图2中的标线所示)检测钢轨弯折支 距(如附图2中y值)的方法,进行轨件顶弯支距修调,钢轨弯折段长度4 在小于5m范围内,检测误差为±3mm,钢轨弯折段长度4在小于10mm范围内, 检测误差为±5mm。其不足之处:背景技术采用手工进行张拉弦线误差大、效 率低的缺陷,不仅检测手段落后、效率低、误差大,而且无法满足现有道岔 尤其是大号码道岔的批量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设计目的是:通过改进现有检测方法,研制新型的钢轨件顶弯 支距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来替代现有落后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达到提高 生产效率,严控产品质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是:研制的新型钢轨件顶支距检测装置分发射装置、 接收(与读数)装置两部分,发射装置利用光学原理,以钢轨平直段为基准, 发射与基准线平行的平行光束,由安装在弯折段的接收装置对该光源进行处 理后,在数显游标处得出读数,其激光发射器固定在基座上,发射与钢轨平直 段平行的平行光束,由接收装置对平行光束的光源处理后,根据光源处理结果 调节接收装置游标导轨的角度至与平行光束垂直后固定,根据数显游标得出读 数。
技术方案1:钢轨弯折支距及钢轨边直线度激光辅助检测仪由激光发射 装置和激光接收与读数装置构成,激光发射装置中的激光发射器固定在激光 发射器基座上,激光接收装置中的光束接收数显游标套在游标导轨上,游标 导轨穿过导轨水平角度调整装置与固定在激光接收装置基座中的导轨旋转轴 心连接且可进行水平方向转动调整至游标导轨与平行光束垂直。
技术方案2:钢轨弯折支距及钢轨边直线度激光辅助检测,激光发射装 置通过其激光发射器基座设置的在与钢轨轨腰、钢轨头部接触部位的磁铁吸附 在钢轨平直段上,激光接收装置通过其激光接收装置基座设置的在与钢轨轨 腰、钢轨头部接触部位的磁铁吸附在钢轨弯折段上,激光发射装置中的激光发 射器发射与钢轨平直段平行的平行光束,由激光接收装置对平行光束的光源自 动进行处理,根据光源处理结果、调节激光接收装置中游标导轨的角度至与平 行光束垂直后固定,数显游标即可得出检测读数,该读数即为弯折后待检测的 钢轨在应检测部位处的钢轨弯折尺寸。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可适用于国内、外各种断面形式的钢轨弯 折支距检测,同时适用于钢轨平直度的检测;二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背景技术 存在的手工弦线检测方法效率低,误差大的缺点,可将检测精度由±5mm提 高到±0.5mm;三是读数方便、简单宜操作,可实现一人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钢轨弯折支距及工作边直线度激光辅助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钢轨弯折支距及钢轨边直线度激光辅助检测仪由 激光发射装置2和激光接收与读数装置1构成,激光发射装置2中的激光发 射器2-2固定在激光发射器基座2-1上,在激光发射器基座2-1与钢轨轨腰、 钢轨头部接触部位置有磁铁。激光接收装置1中的光束接收数显游标1-1套 在游标导轨1-2上,游标导轨1-2下端穿过数显游标底座1-3与导轨旋转轴 心1-4连接且可进行水平方向转动调整至游标导轨1-2与平行光束5垂直(钢 轨弯折支距检测点6),激光接收装置基座1-3与钢轨轨腰、钢轨头部接触部 位置有磁铁。也就是说,激光发射装置与激光接收装置均采用磁吸固定,先将 发射装置固定后,后在接收端调节接收装置后得出读数,可实现一人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38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