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罩壳的照明灯及其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5696.8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8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塞巴斯蒂恩·贾扎克;斯蒂芬·休格宁;保罗·佩茨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德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5/02 | 分类号: | F21V15/02;F21V23/06;F21L4/00;F21V17/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秀明;陶凤波 |
地址: | 法国科***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罩壳 照明灯 及其 组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罩壳的照明灯,包含:
DC电源,通过接触部件电连接到供电给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的印刷 电路板,所述接触部件具有与电源电连接的第一接触元件;和
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状态和亮度级的开关。
现有技术
在已知的便携式照明灯中,发光二极管的照明水平一般是借助由至少一 个开关控制的电子电路进行调节。该电子电路包括印刷电路板,其上配置了 不同的电子器件。发光二极管被配置在相同的印刷电路板上或者辅助电路板 上。组件被安装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中间壁上,并且对置非紧密电池隔舱。 这个中间壁是不被紧密密封的,其导致容装印刷电路板和发光二极管的隔舱 也不紧密。这样即造成了电子器件过早老化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照明灯,其带有由安装在紧密密封环境中 的印刷电路板供电的发光二极管,从而避免了为实现紧密密封而复杂化的工 业加工程序,并且可限制部件的数目。
本发明照明灯的特征在于,该接触部件包括第二接触元件,其被设计成 顺序通过安置在罩壳的紧密中间壁中的一对孔和一对板的隙缝,将第二接触 元件焊接到板上,除了电源的电连接以外,还能在围绕板的罩壳中获得紧密 地密封的隔舱。
按照一优选实施例,接触部件被安装在其上装配紧密壁的支承壁上,紧 密壁上的孔包括被设计成可与板的一个表面相接触的密封唇。该紧密壁最好 装备有固定夹子,以保持该板牢固地压在密封唇上。
密封壁的周边设有密封件,抵靠密封件附加罩壳的前壳体的框架。密封 件优选是在紧密壁上铸造模制形成。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组装便携式照明灯的罩壳的方法,包括将接触元件配 置在支承壁上,以将DC电源连接到至少一个由印刷电路板控制的发光二极 管上。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支承壁与具有被设有密封唇的孔的紧密壁相联结;
当接触元件已穿过紧密壁的孔和穿过配置在板上的隙缝以后,将印刷电 路板夹紧在紧密壁上并且保持牢固地压在密封唇上;
然后将接触元件焊接在封闭(sealing off)隙缝的板上;以及
将前壳体和后壳体装配到支承壁上,从而获得围绕板的紧密隔舱和容装 电源的非紧密隔舱。
附图说明
从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其它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清楚 明了,该具体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非限制性的目的并表示在附图中。其中:
图1和2表示灯罩壳的支承壁的前面和后面透视图;
图3显示罩壳的紧密壁的前视图;
图4和5是接触元件分别在通过紧密壁的孔以前和以后紧密壁在支承壁 上组装的视图;
图6和7分别表明印刷电路板在图5的子-组件上组装的透视图;
图8显示将接触元件焊接在板上;
图9表示前壳体的透视图;
图10显示在图8的子-组件上前壳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在前壳体已被装配在图8的子-组件上后罩壳的后视图;
图12显示在最终组装后壳体以后灯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便携式照明灯特别是头灯的由模制绝缘材料制成的罩壳,通 过组装前壳体10(图9)、电池支承壁11(图1和2)、紧密壁12(图3)和后壳体 21(图12)构成。
支承壁11和紧密壁12是两个被插置在前壳体10和后壳体21之间的中 间壁。
电池支承壁11(图1和2)呈现为四边形框架,其包括由顶分部14、平行 的底分部15和两个对置的侧表面16,17确定(delineated)的中央开口13。 壁11的框架的后面设有第一纵向凹槽18,用以定位柱状电池(未示出)。侧 表面16,17装备有被设计成通过电池的系列接触连接到电源单元的正极和负 极上的两个接触部件19,20。
每个接触部件19,20是通过切割并折叠的具有相反对置端部的铜片构 成,其中第一接触元件19a,20a配置在与框架后面的相同侧上,第二接触元 件19b,20b从支承壁11的前面突出。
第一接触元件19a,20a呈现出预先限定的弹性,以便确保与电池的极性 良好的电接触。第二接触元件19b,20b通过面向前并垂直于顶分部14延伸的 销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德公司,未经齐德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56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