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头活塞式压缩机中的吸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6053.5 | 申请日: | 2008-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3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石川光世;佐藤真一;杉浦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F04B27/08 | 分类号: | F04B27/08;F04B49/22;F04B4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祥夌;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压缩机 中的 吸入 结构 | ||
1.一种用于在双头活塞式压缩机中允许冷却剂从吸入压力区进入压缩室的吸入结构,所述压缩机包括:
缸体;
由所述缸体支承的旋转轴;
随着所述旋转轴的转动而作往复运动的双头活塞;
以成对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缸体中以便容纳所述双头活塞的第一缸膛和第二缸膛;
由所述双头活塞分别在所述第一缸膛和所述第二缸膛中限定的第一压缩室和第二压缩室;
所述压缩机中的所述吸入结构包括:
第一旋转阀,其经由第一引导通道将冷却剂从所述吸入压力区引入所述第一压缩室;
第二旋转阀,其经由第二引导通道将冷却剂从所述吸入压力区引入所述第二压缩室,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通道的各部分和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各部分均形成在所述旋转轴中;
第一连通通道,其具有圆形截面并形成在所述缸体中,以便将所述第一压缩室连接到所述第一引导通道上;以及
第二连通通道,其具有圆形截面并形成在所述缸体中,以便将所述第二压缩室连接到所述第二引导通道上,其中,从所述吸入压力区经由所述第一引导通道到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距离大于从所述吸入压力区经由所述第二引导通道到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距离,且其中,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直径,以及
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直径的1.8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直径的1.4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中的所述第二引导通道共用所述第一引导通道的一部分。
4.一种双头活塞式压缩机,包括:
缸体;
由所述缸体支承的旋转轴;
与所述旋转轴一起形成的凸轮体;
与所述凸轮体接合的双头活塞,其中,所述旋转轴的转动经由所述凸轮体传输给所述活塞;
以成对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缸体中以便容纳所述双头活塞的第一缸膛和第二缸膛;
由所述双头活塞分别在所述第一缸膛和所述第二缸膛中限定的第一压缩室和第二压缩室;
与所述旋转轴成一体地转动的第一旋转阀,其中,所述第一旋转阀具有第一引导通道,以便将冷却剂从吸入压力区经由所述第一引导通道引入所述第一压缩室;
与所述旋转轴成一体地旋转的第二旋转阀,其中,所述第二旋转阀具有第二引导通道,以便将冷却剂从所述吸入压力区经由所述第二引导通道引入所述第二压缩室,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通道的各部分和所述第二引导通道的各部分均形成在所述旋转轴中;
第一连通通道,其具有圆形截面并形成在所述缸体中,以便将所述第一压缩室连接到所述第一引导通道上;以及
第二连通通道,其具有圆形截面并形成在所述缸体中,以便将所述第二压缩室连接到所述第二引导通道上,其中,从所述吸入压力区经由所述第一引导通道到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距离大于从所述吸入压力区经由所述第二引导通道到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直径,
其中,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直径的1.8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605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尺寸柱镜光栅制作方法
- 下一篇:起动机继电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