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探测卡及其制造方法和半导体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6540.1 | 申请日: | 200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0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春日部进;成塚康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瑞萨科技 |
主分类号: | G01R1/073 | 分类号: | G01R1/073;G01R31/00;H01L2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测 及其 制造 方法 半导体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探测卡、半导体检测装置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技 术,尤其涉及具有通过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制造中使用的方法相同 的方法形成的探测片的探测卡、该探测卡的制造技术、包含该探测 卡的半导体检测装置以及适用于包含该半导体检测装置的检测工序 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工序的有效技术。
背景技术
在将半导体元件电路形成在半导体晶片(以下,只记作晶片) 上之后进行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工序中,主要以代表性的半导体装 置的出厂状态即封装品、裸芯片以及CSP(ChipSize(Scale)Package) 为例,通过图51表示检测工序的流程的一例。
在半导体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如图51所示,大体分的话进行以 下3个检测。首先,晶片检测,在半导体元件电路以及电极形成在 晶片上的晶片状态下进行,用于掌握导通状态以及半导体元件的电 信号工作状态;接下来,老化检测,将半导体元件置于高温、高施 加电压等状态下,取出不稳定的半导体元件;然后,分选检测,在 半导体装置出厂前掌握产品性能。
对于这样的半导体装置的检测中所使用的装置(半导体检测装 置),在现有技术中,晶片是将在其表面上设置多个半导体装置(半 导体芯片(以下,只记作芯片))分别切割开而供使用的。在分别 切割成的半导体装置中,其表面上排列设置有多个电极。在工业上 这样的半导体装置大量生产,在检测其电特性时,使用从探测卡倾 斜导出的由钨针形成的探针构成的连接装置。在该连接装置所进行 的检测中,使用以下方法:根据利用探针挠曲的接触压,擦碰电极 进行接触来检测其电特性。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元件的高密度化,在半导体装置制造时的 检测工序中,检测用的探针的窄间距多管脚化正在发展。由此,希 望开发一种使用以下连接装置的半导体元件的检测装置:能够在半 导体元件的电极和检测电路之间可靠地传送电信号,在进行工作检 测的工序中,能够以高位置精度在窄间距多管脚的半导体元件的微 小电极上进行探测,且能够以低负载对该半导体元件进行探测而防 止损伤。
随着半导体元件的高密度化、窄间距化的发展,作为能够进行 需要高速信号的工作试验成的半导体元件的特性检测的检测方法以 及检测装置,存在1988年度的ITC(International test conference)的 讲演论文集的601页~607页(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图52 是该非专利文献1公开的检测装置的大致结构图,图53是该检测装 置的主要部位放大立体图。在此使用的半导体检测用的探针是通过 光刻技术在挠性的绝缘膜201的上表面上形成布线202,在绝缘膜 201的下表面形成接地层203,并通过电镀在与被检测对象的半导体 的电极对应的位置上设置的绝缘膜201的通孔204上形成半球状的 凸出部205,并将其作为接触端子使用。该技术是这样一种检测方法: 通过在绝缘膜201的表面上形成的布线202以及布线基板206,利用 板簧207的弹性力将与检测电路(图示省略)连接的凸出部205与 检测对象的半导体元件的电极通过摩擦凸出部205而进行接触,通 过信号的收发来进行检测。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5-2437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 了半导体元件的检测装置,图54是该检测用探测卡的构造的示意图。 它是这样一种探测装置,将探测片切割成4份,通过在探测片的中 央设置的弹簧推杆211,借助推压模214和缓冲材料将四棱锥状的接 触端子212和形成有布线的绝缘膜213挤出。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7-283280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 了一种检测系统,将有选择地对硅晶片进行各向异性蚀刻而形成的 穴作为型材来形成接触端子,将该接触端子与在柔软的绝缘膜上形 成的布线电连接,夹着缓冲层将探测片固定基板固定在与该绝缘膜 中的接触端子配置面相反的里面一侧,使该探测片固定基板与将形 成有被检测对象即半导体装置的晶片固定在晶片形状的槽上的晶片 支承基板重叠,并使接触端子组的前端面与晶片的电极组的表面接 触,由此电连接来进行半导体装置的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瑞萨科技,未经株式会社瑞萨科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65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