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汲状态下水平井油管输送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6820.2 | 申请日: | 200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7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研;殷海玫;朱荣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10 | 分类号: | E21B47/10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海霞 |
地址: | 163453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状态 水平 油管 输送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水平油井套管内找水测试技术,尤其是抽汲 状态下水平井油管输送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采进入高含水阶段,大量的地下水被随油一同采出, 然后又注入地下,这消耗了大量成本,因此,必须熟悉井下各油层含 水情况,找出井下高含水层并进行封堵,开采低含水层,才可以降低 采油成本。对于垂直井,只需将测试仪器下入内进行测试即可,但是 对水平井,由于重力不能帮助测试仪在水平段内下行进入测试井段, 因而无法进行测试。油田现有的水平井油井在生产状态下测试方法主 要采用井下牵引器技术,该方法是先起出抽油泵,将测试仪器下入预 定位置后,利用井下牵引器将测试仪器牵引至水平井的水平段,之后 再下入抽油泵生产,同时上提电缆进行产液剖面测试。井下牵引器测 试法有如下缺点:1、由于该工艺中采用的牵引器需从国外引进,进 口价格约为6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80万元,采用此方法进行 测试,每口井测试费用约为30万元左右,成本高;2、易出现掉卡事 故,而在现有工艺技术水平下,水平井一旦形成落物后是基本不可能 将井下落物打捞出来的,因此施工风险大;3、应用范围小,目前尚 不具备现场规模化应用条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水平井油井生产状态下测试方法成本高、施工风 险大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抽汲状态下水平井油管输送测试方法, 该抽汲状态下水平井油管输送测试方法具有成本低、施工风险小的特 点,并且适合所有举升方式的水平井油井的产液剖面测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抽汲状态下水平井油管输送测试方 法,包括①、准备工作;②、起原井抽油管柱,还包括以下步骤:
a、依次下入水平测试仪器保护体、内压开启装置、油管至预定 深度;
b、将找水测试仪下入测试仪器保护体内,并预留出测试仪器伸 出保护体所需的工作长度;
c、安装电缆导向器,之后下入油管及电缆,并根据具体井况每 隔若干根油管加装一个电缆保护器;
d、向井下打压,打开测试仪器保护体,将测试仪器伸出水平测 试仪器保护体,继续打压打开内压开启装置;
e、下入深井抽汲工具,反复抽汲,确定液面恢复速度,计算出 测试完成所需的时间;
f、上提管柱、测试电缆到第一个测点深度后,开始反复抽汲, 抽汲到设计的抽汲深度后对第一个测点进行产液剖面测试,之后上提 管柱和电缆,直至完成全部测点的测试,其间如不能在计算出的测试 完成时间范围内测试完所有的点,则需进行第二次抽汲;
g、测试完成后,起出抽汲工具、油管及电缆导向器,起出其余 管柱,全部测试操作过程完成。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成本低:首先井下工具成本低, 本发明井下工具总费用为5.5万元,工具成本仅为井下牵引器的 1.15%;其次,测试费用低,本发明测试费用每口井约为18万元,约 为井下牵引器测试方法的45%;2、施工风险小:本发明出现掉卡事 故的可能性较小,首先,所有的井下工具的动作均受到其它工具的限 制,因而不可能形成落物;其次一旦形成卡的现象,本发明不影响测 试的正常进行,而且还可随其它井下工具一同起出地面,损失部分只 是测试电缆,而测试车全部电缆总价格约为7万元,即使造成损失, 损失的程度也远远低于井下牵引器测试法;3、应用范围广:本发明 可用于所有举升方式的水平井油井。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中1-电缆保护器,2-垂直段电缆,3-油管,4-电缆保护器, 5-电缆导向器,6-油管,7-内压开启装置,8-水平段电缆,9-测试仪 器,10-测试仪器保护体,11-钢丝绳,12-深井抽汲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所示,一种抽汲状态下水平井油管输送测试方法,包括① 准备工作:将测试车停放在距井口合适的位置,并使滚筒中心与井口 中心对正,准备测试仪器9、测试仪器保护体10、内压开启装置7、 深井抽汲工具12、电缆保护器4及各种辅助设备;②起原井抽油管 柱,将原井油管、泵及各种管柱起出;还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68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