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7541.8 | 申请日: | 200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5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骏;王耀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F21V9/14;F21V5/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215217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指一种利用异向性导光板以提高光利用率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技术快速地进步,以及其具备有轻薄、省电、无幅射线等优点,因此使得液晶面板大量地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笔记型计算机、数字相机、电视以及行动电话等各式电子产品中。
但由于液晶面板属于非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其必须透过背光模组所提供的背光源的辅助,才能够将液晶面板的画面信息显示出来,而为了提高光源利用率以及提高背光源的均匀性,背光模组必须要结合各种不同功能的光学膜片,常见地光学膜片包括BEFIII增光片以及DBEF增光片,其结构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A所示,其为公知技术BEF III增光片的结构及相关应用示意图。BEF III增光片142a所使用的材质为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表面设有复数个锯齿状的菱镜结构15可增加光线亮度,虽然BEF III增光片142a具有增光功能,但由于菱镜结构15为规律性排列,因此会有阴影迭纹干涉(Moire)的现象产生。此外,BEF III增光片142a必须搭配上扩散片143以及下扩散片141一起使用,亦即,由导光板11向上射出的光线,会先透过下扩散片141,再入射至BEF III增光片142a及上扩散片。其中,需藉由上扩散片143以及下扩散片141的使用,才能够发挥增光效果和避免菱镜结构15遭到外力破坏。
请参阅图1B所示,其为公知技术DBEF增光片142b的增光原理示意图,其中图的左侧光线直接由导光板11进入液晶面板19,图的右侧光线先经过DBEF增光片142b的后再进入液晶面板19,而在液晶面板19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上偏光板201以及一下偏光板202,其中上偏光板201与下偏光板202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
当图中的左侧光线(P1,P2)碰到下偏光板202时,由于P1光线的偏振方向与下偏光板202相同,因此其将可以顺利地通过液晶面板19,而P2光线 的偏振方向与下偏光板202垂直,因此无法通过下偏光板202。当图中右侧光线(P1,P2)碰到DBEF增光片142b时,P1光线将顺利地通过DBEF增光片142b和下偏光板202进入液晶面板19内部,而P2光线则被DBEF增光片142b反射回导光板11内部,此时P2光线在经过导光板11的散射之后,将再度射出含有P1和P2偏振方向的光线,由于DBEF增光片142b可将P2偏振方向的光线回收再利用,因此其增光效果较佳,然而,其缺点在于价格实在太昂贵。
由上述说明可知,若采用图1A的方式进行增光,除了使用BEF III增光片之外,尚需要上、下扩散板的配合,且无法避免阴影迭纹干涉的产生。又若采用图1B的方式进行增光,除了使用DBEF增光片之外,尚需要下扩散板的配合,因此整体而言,其在光学膜片上所花费的成本均相当高。此外,公知技术在进行增光片与扩散片的组装时,扩散片容易被刮伤而影响良率。
由于上述原因,使得背光模组整体的生产成本过高,不但造成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也使得制造业者的获利无法提升,影响所及则是造成液晶显示器的使用率无法全面的普及化。因此,对于光电相关领域的研发人员而言,莫不致力于提出较佳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获得更便宜以及质量更佳的背光模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提高光源的利用率。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揭露的背光模组包括一异向性导光板、一偏光板、一等向性图案、一光源以及一反射片。
异向性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以及一底面,并以垂直于该入光面的方向为光轴方向,其中该异向性导光板在平行于光轴方向具有一第一折射率(ne),在垂直光轴方向具有一第二折射率(n0)。
偏光板设置于该异向性导光板的该出光面上方,该偏光板具有一透过轴可供平行于该透过轴的偏振光通过,该偏光板的透过轴与该异向性导光板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为θ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75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