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毂罩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7571.9 | 申请日: | 2008-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3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马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英 |
主分类号: | F03D1/06 | 分类号: | F03D1/06;F03D11/00;B29C70/42;B29C70/54;B29C33/00;B29C33/30;B29K63/00;B29K309/08;B29K30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51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毂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轮毂罩,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空心薄壁的轮毂罩本体以及 嵌于所述轮毂罩侧壁的第一筒状突出部、第二筒状突出部、第三筒状突出部; 其中:
所述轮毂罩本体在开口处具有第一开口、在底部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 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为同心开口并且所述第一开口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开 口半径;
所述轮毂罩本体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筒状突出部是整体铸造而成并 且连接为一体的,仅在所述每一筒状突出部的水平中线位置的两侧存在因整 体铸造而留下的左右对称的L型铸造凸起边;所述凸起边位于轮毂罩外侧;
所述轮毂罩具有预先埋置的吊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 筒状突出部是完全相同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 筒状突出部是对称分布在所述轮毂罩本体外侧,即任意两者之间的轴线间隔 为120度,且与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的轴线相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罩是由玻璃钢 纤维、或碳纤维材料结合树脂材料制成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毂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罩是由玻璃钢 纤维、或碳纤维材料结合树脂材料采用真空吸铸方式而制成。
6.一种轮毂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整固拼接用于轮毂罩制作的轮毂罩模具,将主体形状为U形的模具本 体(C0),以及三个分型模具组件(C1、C2、C3)密封拼接在一起,并清 洁模具内表面;
在模具内表面依次涂布胶衣、黏贴复合材料层、铺设脱模布、导流网、 以及分布于所述导流网表面的注入管;
再罩装真空膜附于最外层,并使所述真空膜与模具外侧边缘密封,其中 需要在边缘处预留注入管入口及抽真空口;
关闭注入管入口,并通过真空口抽真空使得真空膜内空间的气压达到预 定气压;
关闭抽真空口,并打开注入管入口,通过注入管将树脂利用负压吸入至 真空膜覆盖的密闭空间内,待树脂完全浸润真空膜内空间后停止注入;
待树脂固化后,去除真空膜、注入管、导流网、脱模布后,首先将轮毂 罩模具的每一筒状突出部的最大水平口径之上至所述U形的模具本体(C0) 开口处的部分的三个分型模具组件(C1、C2、C3)打开去除,将固化后的 轮毂罩从轮毂罩模具的U形本体中吊装出来即制得一体轮毂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为环氧树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层为玻 璃纤维、或玻璃钢纤维、或碳纤维材料层。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层的厚 度为1至3厘米。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罩模具包括 U形空心薄壁的轮毂罩模具本体以及嵌于所述模具本体侧壁的第一筒状突 出部模件、第二筒状突出部模件、第三筒状突出部模件;
所述轮毂罩本体在开口处具有第三开口、在底部具有第一柱状突出部, 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一柱状突出部为同轴心并且所述第三开口的半径大 于所述第一柱状突出部的半径;
所述筒状突出部模件为所述筒状突出部的水平最大口径至所述第三开 口之间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英,未经马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757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