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面向分组网络中组织网络节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8754.2 | 申请日: | 200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9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O·维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企业通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2/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涛;刘春元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面向 分组 网络 组织网络 节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组织网络节点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中继层、也就是第3层上的网络节点元件。 这种网络节点元件具有至少3个接口,在这些接口上双向地与面向分 组网络(例如计算系统或“主机”)的网络元件和/或与其它网络节 点元件交换数据分组。
这种网络节点元件在专业领域中也称为“路由器”。根据所采用 的网络节点元件增添其它任务,从而除了称号“路由器”之外还存在 其它称号用于专门的网络节点元件。为了简单的表示,下面使用概念 “路由器”,但不是要由此排除专用的网络节点元件,也不是要限制 所描述的网络节点元件的一般性。
在路由器中主要考察两个要实施的过程。第一过程接收到达路由 器的接口的数据分组,并确定该数据分组要转发给的路由器接口。第 一过程称为传递或转发。为了确定所涉及的数据分组要转发给的接 口,引入路由算法,该算法借助数据分组的项目并借助路由器中具有 的关于该路由器环境的信息确定输出数据分组所要到达的接口。
第二过程用于监控路由算法,其目的是优化该算法,使得对输出 数据分组所要到达的接口的选择在面向分组网络中的路径要短的意 义下尽可能高效。除了确定尽可能短的路径之外(路由)还加入其它 标准,通过这些标准优化路由算法。
路由算法的目前常用的管理也称为“自适应路由”。在自适应路 由中,与静态路由相反要考虑数据通信往来的变化以及面向分组网络 的拓扑结构的变化以匹配路由算法。为此,路由器借助上述第二过程 与相邻的路由器通信,以确定它们的连接状态和用于优化路由算法的 “度量”。在路由表中加入最佳可能的路径,而链路状态数据库或拓 扑数据库包含关于连接状态和该路由器环境的信息。按照一般方式, 通常采用路由表的概念表示上述功能单元—路由表、链路状态数据库 和/或拓扑数据库的组合。
度量或“接口度量”提供了用于确定最有效的路径的度量值。借 助该度量,路由算法确定路由器接口的选择以及由此所选择的路径与 其它选择或路径相比是否更有效。如果有多个可能的接口,通常选择 具有最小度量的接口。具有最小度量的接口例如是这样的接口,其中 所给出的路径具有至目标系统最小的距离。除了距离之外,还可以在 度量中加入其它标准,如可在路径上达到的带宽、在路径上预计达到 的延迟、该路径上存在的网络节点元件数量(跳计数,hop count) 等。
在通过网络确定数据分组的路径时,通过上述动态的路由抵御该 路径上到达目的地的部分路段的故障。但是如果路径上的第一路由器 出现故障,则该故障通常不能通过动态路由消除。
这种肯定存在的漏洞的原因在于,对于主机或多个主机来说通常 将一个路由器标记为直接的“响应伙伴”,该路由器在子网的边缘保 证与其它(子)网络的通信。该路由器的地址通常静态地在各主机中 标记出来。相应的路由器通常称为“标准网关”。
无需采用其它措施,在第一路由器或标准网关出现故障之后所涉 及的主机中断了任何通过该子网到达的通信,即使在该子网中还存在 其它激活的路由器可用。
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经建议采用冗余的标准网关来提高可用性的 协议,该协议分为协议族FHRP(First-Hop Routing Protocol,第 一跳路由协议)。Cisco Systems Inc.,San Jose,California,USA 的协议HSRP(Hot Standby Router Protocol,跳备用路由器协议) 规定,将多个路由器组合为一个逻辑组,该逻辑组作为逻辑标准网关 通过面向分组的网络被调用。替换协议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以及GLBP(Gateway Load Balancing Protocol,网关负荷平衡协议)与类似方法遵循的 相同目标。
上述用于提高可用性的协议对路由器的冗余集合内的一个路由 器的故障作出反应,即切换到另一个路由器,其中该逻辑标准网关的 地址保持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企业通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未经西门子企业通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87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