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闸戽式分流消能防冲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70487.2 申请日: 2008-11-05
公开(公告)号: CN101408022A 公开(公告)日: 2009-04-15
发明(设计)人: 杨首龙;何承农;吴秋华;何光同;林琳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主分类号: E02B8/06 分类号: E02B8/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50001***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水闸 分流 消能防冲 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水闸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水力能量耗散设计方法。具体说是一种新型的水闸戽式分流消能防冲技术。 

技术背景

水闸是坝工中最主要的建筑物之一,兼具挡水和泄水双重作用,水闸的功能包括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等等。因此,在结构上要求其安全合理之外,还要有良好的水力特性,水闸戽式分流消能防冲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大坝泄洪消能新技术范畴,内容涉及坝工中最主要建筑物水闸的泄洪消能设计。 

全世界1950年之后修建的坝高超过15m,或库容超过300万m3的大坝超过40000座,是1950年前人类所建大坝总数的8倍。这短短60年对于自然河流数以百万年计的进化过程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然而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对河流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所带来的人工变化甚至超过了河流数百万年的自然演变,而闸坝泄洪消能技术的采用正是力图克服或减轻这种变化。人类总想在最短的距离,最少的时间内,将水流因建坝而产生的变化尽快消除。这除了对工程本身安全和投资方面的考虑外,还有就是对自然保护方面的考虑。人们最早的想法就是利用高速水流自身的能量将水流射出,远离建筑物以确保安全,最早使用这种挑流消能方式的是法国。上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美国在大量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创造出利用高速水流在下游一定尾水作用下产生剧烈漩滚来耗散水能的技术,即消力戽,这种消能工最早出现于美国大古力坝(GrandGoulee),六十年代引入我国,七十年代初期在我国汉江的石泉水电站第一次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此后,在一些新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方案中采用消力戽的与日俱增,如安康、大黑汀、板桥、宝鸡峡等。“SAF”型消力池是上世纪四十年 代提出的池型,池内布置有趾墩和消力墩,靠辅助消能工形成水跃,有较高的消能率,池长也较短,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美国的中小型水利工程。T型墩消力池是一种冲击式消力池,在墩的体形上做了较大的改进,但其消能原理,基本上与“SAF”消力池相似,该技术1951年在印度哈伐尼(Bharani)坝消力池中采用后,渐为世人所重视,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湖南三江口溢流坝工程中进行了应用,由于该技术可减少池长50%左右,减少第二共轭水深10-20%。先后被应用于我国湖南河溪电站,黑龙江桃山水库,吉林沙河子水库,五道水库,东林水库,柳扬水库,小石河水库等一批水利工程的消力池中,尽管历经几十年的研究和不断改进,消力戽消能和消力墩消能仍然存在以下不足:对于消力戽消能,戽斗对下游水深要求较高,流态变化对水深变化十分敏感,实际应用中往往多数流态无法达到理想状态;而对于消力墩消能,由于墩体直接受水流冲击,体形虽几经改进,但受力条件和抗气蚀能力都无法让人满意。因此如何在变化频繁的下游水位条件下,在尽可能短的距离内,恢复水流运动因建闸而产生的巨烈变化,还水流于自然状态,与此同时,又能保证对结构造成的伤害最小,这是目前坝工界尚待攻克的重要技术难题。 

从包括中国专利在内的有关资料检索表明,目前国内外尚无水闸戽式分流消能防冲技术的应用实例和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在变化频繁的下游水位条件下,在尽可能短的距离内,恢复水流运动因建闸而产生的巨烈变化,还水流于自然状态,改善结构的受力条件和抗气蚀能力,节约造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水闸戽式分流水能防冲技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总体思路构想,断面仿真水力模型选型,整体仿真水力模型验证,原型观测,经济技术比较等五个部分。水闸戽式分流消能防冲技术的关键在于:戽式分流墩的体形及分布,即墩的前缘宽度B1,末端顶部的宽度B2,末端底部宽度B3,墩迎水面反弧半径R, 挑射角θ,墩高度P,墩的数量以及墩末端顶部间距B4等八大因素,而这八个因素彼此间又是相互制约的。本发明的特征是:戽式分流墩。具体设计计算方法,分为两部分,一是戽式分流墩体型设计,二是消力池水力设计。戽式分流墩宽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挑流与底流消能的分流比,一般以50%为宜,另外还应根据水流扩散,掺气以及底流与挑流相互作用的流态加以确定,若单宽闸孔净宽为B。则 

戽式分流墩的前缘宽度B1为: 

B1=B0/11    (1) 

戽式分流墩末端顶部宽度B2为: 

B2=B0/6    (2) 

戽式分流墩末端底部宽度B3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04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