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0570.X | 申请日: | 200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8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尹淳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易保 |
主分类号: | E05B63/00 | 分类号: | E05B63/00;E05B3/00;E05B1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梁兴龙;武玉琴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锁装置,尤其是一种通过在门内侧只操作一次手 柄即可解除其强制锁定状态,利用较小的外力就可从强制锁定位置移动 到强制锁定解除位置或从强制锁定解除位置移动到强制锁定位置的门锁 装置。
背景技术
住宅、公寓或办公室等场所的出入口,通常都安装有禁止陌生人进 出的门锁装置。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子式门锁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内侧 主体设定内部强制锁定状态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内侧主体解 除内部强制锁定状态的使用状态图。
如图1~图3所示,门锁装置具备当使用者在室内旋转门内侧手柄60 时解除门锁装置强制锁定状态的内侧主体2。
门内侧手柄60在设定强制锁定状态下,具有同时联动强制锁定杆40、 榫眼50的锁定插销52、碰簧销54的应急(Panic)功能。因此,使用者在室 内操作门内侧手柄60,可同时操作强制锁定杆40、榫眼50的锁定插销52 及碰簧销54。
内侧主体2包括旋转驱动部10、杆部20、滑动部30及强制锁定杆40。
旋转驱动部10与门内侧手柄60连接,包括从旋转驱动部10突出延伸 形成的突起部12。
杆部20通过合页a固定于内侧主体2的下部,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旋转。杆部20包括突出部22、移动槽24及挂接部26。突起部22从杆部20 向旋转驱动部10方向突出。在杆部20的上部形成移动槽24,用于帮助杆 部20以合页a为中心轴旋转。挂接部26在杆部20的上部相互间隔一定距离 形成,沿纵向整齐地延伸。
滑动部30包括挂接端32和倾斜槽34。挂接端32在滑动部30的下部突 出形成,位于挂接部26之间。倾斜槽34在滑动部30的上部,为便于滑动 部30上下移动而形成一定的倾斜角。
强制锁定杆40向内侧主体2的外侧突出形成。杆部20旋转使滑动部30 沿垂直方向移动,强制锁定杆40从设定强制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除强制锁 定位置。
如上所述的门锁装置,操作门内侧手柄60从设定强制锁定位置移动 到解除位置的过程说明如下:
如图1~图3所示,旋转门内侧手柄60,旋转驱动部10的突起部12向下 推杆部20的突出部22,使杆部20以合页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杆部20将沿 着移动槽24旋转,杆部20向上推滑动部30。滑动部30通过杆部20的上推 力,从强制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位置。
上述结构中,滑动部30沿垂直方向移动,强制锁定杆40沿水平方向 移动,滑动部30和强制锁定杆40的运行方向相互垂直,因此将强制锁定 杆40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位置,需要施加较大外力。
另外,如通过手动方式将强制锁定杆40从解除强制锁定位置移动到 设定强制锁定位置,则需使用者施加外力解除挂接于滑动部30的部分, 此时如果滑动部30的倾斜槽34两面不平滑,就不能顺利完成对强制锁定 杆40的操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装置,通过在室 内开门,将强制锁定杆从强制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位置时,各 部件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从而使用较小的外力也可从强制锁定位置移 动到解除强制锁定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在门内侧手柄旋转时自动解 除锁定装置的强制锁定设置的内侧主体的门锁装置,其包括:可旋转地 设置于上述内侧主体上,并与上述门内侧手柄连接的旋转驱动部;可与 上述旋转驱动部接触,并在随上述旋转驱动部旋转而接触时向一个方向 旋转的第一杆部;设置于上述内侧主体上,可沿左右方向进行直线往返 运动,并根据移动位置的不同设置或解除锁定装置的强制锁定状态的强 制锁定杆;及可旋转地设置于上述内侧主体上,通过上述第一杆部而进 行旋转,并改变上述强制锁定杆位置的第二杆部,其中,将上述强制锁 定杆从强制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位置时,上述第二杆部和上述 强制锁定杆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
上述旋转驱动部还包括在其一侧外周面上沿着半径方向延伸形成的 突出部,上述突出部随上述旋转驱动部的旋转而接触上述第一杆部,从 而使第一杆部向一个方向旋转。
上述旋转驱动部的表面上形成有突起部,在上述第一杆部一侧形成 有可与上述突起部接触并向上述突起部方向延伸的突出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易保,未经株式会社易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05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压爆破拆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古建筑墙体修复的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