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钩搭部件的连接器外壳、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0586.0 | 申请日: | 200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0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长岭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激扬 |
地址: | 日本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部件 连接器 外壳 连接 装置 | ||
1.一种带有钩搭部件的连接器外壳,用于相互连接的一对连接 器中的一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主体部,其用于支承与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的连接器 端子,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外壳连接;
钩搭部件,其安装于上述主体部上,按照抑制上述主体部和 上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外壳的分离的方式,弹性地夹持而支承上述 对方侧连接器的外壳;
上述钩搭部件包括一对支承部,
在与上述对方侧连接器连接的连接状态,上述钩搭部件在上 述一对支承部夹持上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外壳,并且上述一对支承 部钩挂于形成在上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外壳的一对支承座部上,
形成安装上述钩搭部件的槽部;覆盖上述钩搭部件的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钩搭部件的连接器外壳,其特征 在于上述盖部呈板状,
上述盖部和上述主体部经由柔性连接部作为一体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钩搭部件的连接器外壳,其 特征在于在上述主体部形成2个侧壁部;
在上述2个侧壁部的每个上形成上述槽部;
上述槽部的深度大于上述钩搭部件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钩搭部件的连接器外壳,其 特征在于上述盖部按照相对上述主体部,仅仅一端侧固定的方式 形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钩搭部件的连接器外壳,其 特征在于上述钩搭部件按照将一根杆状部件弯曲的方式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钩搭部件的连接器外壳,其 特征在于上述盖部呈板状,
上述钩搭部件按照位于与上述主体部相对于上述对方侧连接 器的外壳的连接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方式,沿与该连接方向相 垂直的方向安装,
在上述主体部,在上述钩搭部件的安装方向的上述槽部的里 侧,形成一对解除用倾斜面,
上述钩搭部件在位于安装位置时,如果按压上述盖部,则上 述钩搭部件进一步压入上述安装方向的里侧,上述一对解除用倾 斜面和上述一对支承部接触,同时,上述一对支承部相互向外侧 扩展,该安装位置为作为上述一对支承部钩住于上述一对支承座 部的位置。
7.一种带有钩搭部件的连接器,其与对方侧连接器电连接,其 特征在于其包括:
连接器端子,其与上述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
连接器外壳,其支承上述连接器端子,具有与上述对方侧连 接器的外壳连接的主体部;
钩搭部件,其安装于上述连接器外壳上,其按照抑制上述连 接器外壳和上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外壳的分离的方式,弹性地夹持 而支承上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外壳;
上述钩搭部件包括一对支承部,
在与上述对方侧连接器连接的连接状态,上述钩搭部件在上 述一对支承部处,夹持上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外壳,并且上述一对 支承部钩挂在形成于上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外壳上的一对支承座部 上,
在上述连接器外壳上,形成安装上述钩搭部件的槽部;覆盖 上述钩搭部件的盖部。
8.一种电连接装置,其包括:
第1连接器,该第1连接器具有第1端子和支承该第1端子 的第1外壳;
第2连接器,该第2连接器具有与上述第1端子电连接的第2 端子,与支承该第2端子的第2外壳;
钩搭部件,其安装于上述第2外壳上,按照抑制上述第1外 壳和上述第2外壳的分离的方式,弹性地夹持而支承上述第1外 壳;
在上述第1外壳上形成一对支承座部,
上述钩搭部件包括一对支承部,
在上述第1连接器和上述第2连接器连接的连接状态,上述 钩搭部件在上述一对支承部处夹持上述第1外壳,并且上述一对 支承部钩挂在上述一对支承座部上,
在上述第2外壳上,形成安装上述钩搭部件的槽部;覆盖上 述钩搭部件的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058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在真空下包装在薄片中的气囊的气囊组件
- 下一篇:双锥形加强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