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音式无负压给水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1054.9 | 申请日: | 200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1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亮;王学成;夏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亮 |
主分类号: | E03B7/07 | 分类号: | E03B7/07;E03B7/09;E03B5/00;G05D7/06;G05D16/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音 式无负压 给水 设备 | ||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加压给水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与自来水进水管直接串接的静音式无负压给水设备。
2、背景技术
二次加压给水设备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需设置在不同场合以满足建筑物上层的用水要求,而目前二次加压给水设备大多设置在建筑物地下室或建筑物内部其他位置,存在有设备占地大,运行噪声高,安装环境要求严等不足,特别是安装在毗邻住户或办公房间时,其噪声的扰民问题更为突出。
3、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密封、无污染、无噪声低、振动小、运行节能的静音式无负压给水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静音式无负压给水设备是由稳流补偿器、真空抑制器、屏蔽加压装置和控制柜组成,真空抑制器安装在稳流补偿器上,并在稳流补偿器上装设压力传感器,自来水进水管与稳流补偿器连接后与屏蔽加压装置进口连接管相连,屏蔽加压装置主要由潜水电泵、管套、固定架、进口连接管、出口连接管和接线密封口构成,其中,潜水电泵由固定架装设在管套内,管套上设有接线密封口,出口连接管经出水管接用户供水管网,出水管上装设压力传感器,真空抑制器、潜水电泵及压力传感器接线控制柜,控制柜内设有SM510控制器,并通过预先设定的专用控制程序完成真空抑制器配合稳流补偿器实现潜水电泵与自来水进水管直接串接而不产生负压影响,又整套系统为全密封的二次加压结构,在自来水二次加压的全过程中无任何外界介质进入,达到全密封、无污染、运行节能的最优效果。因加压用的潜水电泵由全封闭管套屏蔽,故运行噪音低、振动小,屏蔽加压装置可立式或卧式设置,安装灵活,占地面积小。
本发明的有效益果是,潜水电泵用全封闭管套屏蔽,噪音低、振动小,22kW以下的潜水电泵的运行噪声能达到55分贝以下,又系统为全密封、无污染结构,水质卫生,占地小,无负压变频,运行节能。
4、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结构示意图(优选实施例);
附图2为屏蔽加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稳流补偿器,2、真空抑制器,3、屏蔽加压装置,31、进口连接管,32、管套,33、潜水电泵,34、接线密封口,35、出口连接管,36、固定架,4、控制柜,41、SM510控制器,5、自来水进水管,6~7、压力传感器,8、出水管,9、用户供水管网。
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附图1~2对本发明的静音式无负压给水设备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如附图1~2所示,本发明的静音式无负压给水设备是由稳流补偿器(1)、真空抑制器(2)、屏蔽加压装置(3)和控制柜(4)组成,真空抑制器(2)安装在稳流补偿器(1)上,并在稳流补偿器(1)上装设压力传感器(6),自来水进水管(5)与稳流补偿器(1)连接后与屏蔽加压装置(3)进口连接管(31)相连,屏蔽加压装置(3)主要由潜水电泵(33)、管套(32)、固定架(36)、进口连接管(31)、出口连接管(35)和接线密封口(34)构成,其中,潜水电泵(33)由固定架(36)装设在管套(32)内,管套(32)上设有接线密封口(34),出口连接管(35)经出水管(8)接用户供水管网(9),出水管(8)上装设压力传感器(7),真空抑制器(2)、潜水电泵(33)及压力传感器(6)、(7)接线控制柜(4),控制柜(4)内设有SM510控制器(41),并通过预先设定的专用控制程序完成真空抑制器(2)配合稳流补偿器(1)实现潜水电泵(33)与自来水进水管(5)直接串接而不产生负压影响,又整套系统为全密封的二次加压结构,在自来水二次加压的全过程中无任何外界介质进入,达到全密封、无污染、运行节能的最优效果。
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亮,未经张明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10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