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表面积保持的3D网格变形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2233.4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3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天羽;陈红倩;李凤霞;张艳;陈宇峰;李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张利萍 |
地址: | 100081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表面积 保持 网格 变形 方法 | ||
1.基于表面积保持的3D网格变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初始化
首先读取3D几何模型的原始网格,然后确定局部变形网格区域, 定义局部变形网格区域的控制曲线,局部独立变形网格;根据控制曲 线的设置,执行分离网格;
步骤二:分离网格
将步骤一中控制曲线所涉及的网格区域分离生成两层网格:基础 网格和细节网格;
其中,基础网格和细节网格分离生成方法分别如下:
1)生成基础网格:对每个独立变形网格,采用规则圆柱体网格 作为变形基础网格,其底面为当前变形区域与上一区域的接合面,底 面半径为当前区域的横切面半径均值,高为区域长度;基础网格用于 步骤三的输入;
2)生成细节网格:为在变形后保持网格的细节,将细节网格与 原始网格顶点进行一一对应,使拓扑关系相同;细节网格通过原始网 格与基础网格进行径向求差运算获得,每个顶点中保存相应顶点的径 向高程差;
步骤三:计算变形
对步骤二中生成的基础网格,根据其控制曲线的弯曲状态,对基 础网格上的任一顶点,首先计算该顶点所在的横截面,然后根据该顶 点在该横截面中的相对位置,计算出变形后的最终位置,形成基础网 格的变形,并将该变形结果作为步骤四的输入;
步骤四:生成褶皱
对步骤三中变形的基础网格,首先计算基础网格在弯曲变形过程 中的表面积受压缩系数,根据该系数建立基于阻尼曲线的褶皱仿真函 数,以便实现仿真物体弯曲变形内侧的皱褶;然后根据褶皱仿真函数 计算基础网格上各顶点的高度调节值;之后通过保持各顶点列长度不 变来实现网格变形中的表面积保持;最后将输出结果用于步骤五的输 入;
其中,基础网格在弯曲变形过程中的表面积受压缩系数、建立基 于阻尼曲线的褶皱仿真函数、网格变形中的表面积保持,计算过程分 别如下:
1)计算网格压缩系数:规则基础网格的顶点按照列划分为顶点 列,弯曲变形时除弯曲最外侧顶点列外,其余各顶点列的表面均被挤 压,各列在弯曲与拉直状态的列长度比为压缩系数,压缩稀疏的取值 为0到1,该系数越小表示压缩程度越大,压缩系数最大为1时表示 未被压缩;
2)计算褶皱仿真函数:由于顶点列的长度被压缩,造成表面积 减少,这里引入皱褶仿真函数,根据表面皱褶在变形区域中间起伏最 大并向两端逐渐减弱的特征与振幅递减的阻尼振荡曲线相同的特征, 采用该曲线仿真物体表面的皱褶,褶皱仿真函数定义为
其中A为振荡曲线的最大振幅,xmax为振荡曲线的最大振荡时间,k 为在变形仿真中决定皱褶个数;
3)计算表面积保持:为保持基础网格变形前后的表面积不变, 通过振荡曲线调整网格顶点位置,使顶点列弯曲状态下的总长度等于 拉直状态的总长度,基础网格的每一顶点列共用一条阻尼振荡曲线, 曲线从中间向两端对称延伸,其长度计算公式表示为:
其中,f′(x)为阻尼振荡曲线函数的微分,Xmax为最大振荡时间,即该 顶点列的圆弧半长度Xmax=height*Scale/2;由于振荡曲线函数的微分 形式复杂,为简化积分,将按间隔划分压缩系数空间,根据顶点列在 变形前后的总长度不变的条件,即length=height,采用数值方法求得 每个压缩系数所对应的阻尼曲线最大振幅A;根据顶点的高度调整值 调节基础网格顶点的位置,变形基础网格的每个顶点列在变形过程中 保持长度不变,从而实现整个基础网格表面中变形中保持表面积不 变;
步骤五:合成网格
将步骤二生成的细节网格和步骤四生成的褶皱变形基础网格进 行合成,获得几何模型的变形结果,绘制变形网格;其主要计算过程 如下:
1)合成褶皱变形基础网格和细节网格,其过程是分离的反向运 算;由于基础网格是规则网格,而原始网格一般是不规则网格,为使 两网格的顶点一一对应,使用三线性插值方法从变形后基础网格中获 得投影点的坐标,针对细节网格的每一顶点,均采样其对应的基础网 格坐标,然后叠加网格细节值;
2)实时绘制网格变形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223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定形碳膜的成膜方法和使用其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水控制阀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