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销轴配对摩擦副的摩擦磨损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72274.3 | 申请日: | 2008-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9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勃;龚建中;郭洪全;鲁礼菊;叶序彬;马少俊;陈剑峰;王利发;胡本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G01N33/3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陈宏林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对 摩擦 磨损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销轴配对摩擦副的摩擦磨损试验装置,是一种用于测 定室温空气条件下,典型销轴配对摩擦副在给定压缩载荷、扭转角度和 速度要求下的摩擦磨损试验装置,涉及对现有技术装备的设计与改造, 属于产品的成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轴与轴衬、轴与耳片是飞机或其它机械设备中最常见的连接结构形 式。尤其是飞机的某些特殊连接结构和机构,如起落架等,由于受到飞 行振动的影响,轴与轴衬、耳片组成的销轴配对摩擦副之间会存在强力 作用下的往复位移并造成配对摩擦副材料的摩擦磨损,已经成为该类型 结构最主要的失效方式。这不仅会严重影响结构的功能性要求,甚至容 易导致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已经引起了飞机设计和使用单位的高度注意。
而目前的试验装置只能满足单一化、标准化部件的难度要求,无法 模拟部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摩擦状态和摩擦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装置存在的不足而设计提供了一种销轴配对摩 擦副的摩擦磨损试验装置,该装置可以模拟飞机销轴配对摩擦副的典型 摩擦磨损行为,研究工作载荷条件下销轴、衬套的摩擦磨损规律、考验 配对摩擦副材料、润滑脂或耐磨涂层的有效性和耐久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该种销轴配对摩擦副的摩擦磨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的两 侧带有支撑板,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过渡支座上与地基相连,动力轴插 装在两侧的支撑板上,动力轴与支撑板转动连接处的前轴衬和后轴衬之 间形成两对配对磨擦试验副,在底座两侧支撑板之间的动力轴上,套装 一个由U型夹具夹紧的加载耳片,它与动力轴之间形成又一配对磨擦试 验副,动力轴通过摇臂和连杆在其左右各再安装一个从动轴及上述配对 磨擦试验副组件,U型夹具的上端连接载荷传感器,接载荷传感器连接钛 合金传力杆,传力杆穿过支撑架并用加载螺母固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测定室温空气条件下,典型销轴配对摩擦副 在给定压缩载荷、扭转角度和速度要求下的摩擦磨损试验装置。并针对3 种配对摩擦副材料、2种润滑措施、2种耐磨涂层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 研究了上述配对摩擦副材料在不同的载荷和润滑措施下磨损量随着磨损 时间和载荷大小的变化规律,为此类连接结构的设计选材、润滑措施的 选择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试验件和配对摩擦副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3所示,该种销轴配对摩擦副的摩擦磨损试验装置,底座 1的两侧带有支撑板15,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在过渡支座8上与地基相 连,动力轴3插装在两侧的支撑板15上,动力轴3通过连接卡板和万象 与扭转疲劳试验机相连,动力轴3与支撑板15转动连接处的前轴衬2和 后轴衬6之间形成两对配对磨擦试验副,前后轴衬上设有注油脂的孔, 轴衬与轴3的配合公差不宜太小,防止轴过热膨胀抱死,在底座1两侧 支撑板15之间的动力轴3上,套装一个由U型夹具9夹紧的加载耳片4, 它与动力轴3之间形成又一配对磨擦试验副,动力轴3通过摇臂13和连 杆14在其左右各再安装一个从动轴16及上述配对磨擦试验副组件,U型 夹具9的上端连接载荷传感器10,载荷传感器10为钢弦式MGH锚杆测力 计,接载荷传感器10连接钛合金传力杆11,传力杆11的长度大于500mm, 传力杆11穿过支撑架7并用加载螺母12固定,加载螺母12连接的螺纹 为细牙螺纹。支撑架7由优质钢型材焊接制成,横梁截面为口字型,其 横梁与竖梁之间为增强抗弯能力通过钢板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装置相比,其优点是试验装置简单、实用和安全,不 仅有效的模拟了销轴摩擦副的典型摩擦磨损行为,而且一次试验能够同 时对9组配对摩擦副材料及其润滑措施进行测试,测试效率和经济性突 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22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